正文 < 音乐趣话 < 影视戏剧 < 休闲娱乐 :当前 
撩鬓举袂歌一曲
文章来源: 作者:

許和子是唐玄宗时代的歌唱艺人,她是吉州永新县 (今江西吉安) 人,家中世世代代都是从事音乐的,所以她的歌唱有着十分深厚的家学渊源.开元末年,她被征入宫,成为"内人",亦即皇帝跟前的乐伎.能够成为内人的人,都是色、艺无双的,因此,她的容貌之美丽,歌声之悦耳是可以想见的.据说,她的歌喉一转,能够"响传九陌",歌声是如此的嘹亮.一次,宫廷著名的笛师李谟吹笛为她伴奏,她悠长而响亮的歌声激励着李谟,使他吹得格外带劲,结果許和子的歌声唱完了,李谟的笛子也吹裂了。

許和子进宫以后,被改名为永新,因为伎人的地位与奴隶不相上下,随主人的喜好而更名的事也是屡见不鲜的。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举行"大酺"--这也是皇帝笼络百姓的手段,即举行盛大的宴会与民同乐.当然,到皇宫里来白吃白喝,热闹一番,作为市民是求之不得的.于是,这一天来的人非常之多,人声嘈杂,乱哄哄,连演出的鱼龙百戏 (一种杂耍) 的伴奏音乐都听不到了.皇帝见此情状心中大怒,立即下令要罢宴.此时,站在一边的高力士连忙上前启奏: "禀皇上,听说宫里的永新歌声一起声震百里,不妨让她来试试,也許可以弹压得住."皇帝想了想,觉得如果真的罢宴,那么原先笼络人的一片苦心岂非白费?甚至还会落得个骂名,的确不妥,不如叫永新试试.于是,皇上下令叫永新来.不一会儿,永新来到了勤政楼,她"撩鬓举袂",亦即整理了一下头发,举起了长长的袖子,曼声高唱.说也奇怪,自打她的歌声一起,广场上就渐渐安静了下来.不一会儿,就完全静了下来,据《乐府杂录》记载: "广场寂寂,若无一人.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直到她唱完,全场一直鸦雀无声.許和子的一曲,竟能制止这千万人的噪音浪潮,真是不可思议,她的歌声果真有如此大的魔力?

古代人喜欢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某个人、某件事,但夸张也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的,并非无缘故的捏造,因此,許和子的歌声嘹亮动人,在当时无与伦比,这点恐怕是没有疑义的。

唐代的乐工有这样好的技艺,与他们的培养和考核办法很有关系,比如在教坊、梨园中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乐工分为上、中、下三等,每年在一定的时间要举行考试、筛选,考试成绩不好的要降级或者除名.因此,人人都努力向上,以期取得更高的地位和待遇。

另外,在唐代歌唱的技艺已经有了一些理论上的总结,《乐府杂录》认为: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在这里已经提到了呼吸的重要性--"必先调其气",然后又指出了气息运用的方法是"氤氲自脐间出",亦即气息出自丹田,这与近代提倡的腹式呼吸方法极为相似,是有它的科学道理的.在一千余年前已有这样的理论总结,可见其实践的水平已相当高,那么有永新这样的杰出的歌唱家的出现已是不足为奇的了。

下页: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