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候, 当涂县 (在今安徽省) 的县令王鲁是个贪官.他和手下的办事人员勾结在一起贪污、受贿、敲诈勒索, 无恶不作, 把老百姓害苦了.老百姓忍无可忍, 联合起来写了状子, 控告王鲁的一个主薄 (相当于秘书) , 坚决要求惩办他。
状子送到王鲁手里, 他一看状子上写的罪行, 每桩都跟自己有关系, 便心慌了, 不由得拿起笔, 在状子上批了八个大字: "汝虽打草, 吾已惊蛇".意思是: "你们虽然是打草, 但我正像藏在草丛中的蛇一样受到了惊吓! "后来这八个字简化成了成语"打草惊蛇".常常用来比喻因为办事不周密, 反而使得对方有了警戒, 预先有了防备.
生吞活剥
唐朝时, 有个县的武官叫张怀庆.他为了追求名利, 常常弄虚作假, 把别人的作品, 改头换面当做自己的"创作".当时诗人王昌龄、名士郭正一声望都很高, 张怀庆便常常抄袭他们的作品。
大臣李义府写了一首"镂月为歌扇, 裁云作舞衣"的五言诗.意思是要把天上的明月雕刻成歌舞时用的扇子, 把空中的彩云剪裁成跳舞时穿的衣裳, 想象奇特.张怀庆一看, 便抄了下来, 并在每句诗的开头加上两个字, 凑成了一首"生情镂月为歌扇, 出性裁云作舞衣"的七言诗.经他这么一"创作", 诗句都不通了, 谁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
张怀庆这首诗一传出, 人们就议论纷纷, 有人根据他常常抄王昌龄、郭正一作品的行为, 还给他编了顺口溜, 嘲笑他是"活剥王昌龄, 生吞郭正一.""活剥王昌龄, 生吞郭正一"这句话, 经过简化成了成语"生吞活剥", 使用上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用来比喻一些人不经过思考, 不经过消化, 就生硬地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