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名洞 < 旅游宝典 < 首页 :当前 
溶洞奇珍阿庐洞
来源:中国名洞 类别:风景名胜

被称为"云南第一洞"的泸西阿庐古洞,是一组规模宏大、结构奇特的溶洞群.该洞群位于云南省东南的泸西县,与世屏奇观"路南石林"相距仅80 公里,离县城为2.5 公里.由泸源洞、玉柱洞、碧玉洞三个旱洞和玉笋河一个水洞组成,因洞群位于阿庐山之麓而得名.阿庐山奇峰突起,岩石嶙峋,四周有九峰相峙,九峰之中有十八洞府,俗称"九峰十八洞".各石峰形态各异,十八洞各具特色.九峰之间有落水洞、竖井、洞穴、地下河纵横交错,上下贯串,构成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山、水、洞、石立体网络系统,因此是一个寻奇揽胜、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旅游佳境与科学考察的实验园地.目前已将上述三个旱洞、一个水洞开放为旅游洞穴,总计旅程为3 公里,四个洞穴的游览观光,大约需要3~4 小时.每个洞穴都有数不清的奇石美景,每年吸引数十万中外游客,已经起到"开发一个洞,搞活一个县的经济"的启动作用,为振兴泸西县经济起着重大作用,已列为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

泸源洞位于阿庐山之东南麓,有泸源泉自洞内溢出而应名.洞道全长700多米,主要有10 余个大小不等的厅堂组成,厅堂之间有狭道相连.洞穴呈网格展布,犹如地下迷宫.洞口上额有明代知府张继孟书写的"奇观"两字.其旁有清代东巡使廖英的"天然石室"墨宝.阿庐古洞保留了一方石碑,全名"有明云南省广西府阿庐洞记之碑".碑刻一篇《阿庐洞记》,是明朝云南省广西府(今泸西、师宗、弥勒一带)知府解一经撰写的.解一经在明嘉靖年间做过广西知府.碑文中写明他这篇游记写于嘉靖庚子(十九年),即公元154O年.而碑刻则成于相隔365年后的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黄膺补刻的.黄膺光绪年间在泸西做官,任泸西知府,他从泸西志书中读到《阿庐洞记》这篇文字,感到很好,但又感叹"未寿诸石,盖阙如也",就让他的儿子黄鼐以楷书书丹,然后刻了这块石碑.碑文中把洞中所见许多奇石险崖、美景异形进行了认真观察并作了记述,一直探寻到玉笋河,因"其深莫测"未作深入实地勘测.其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初十,徐霞客也曾游览考察阿庐古洞中的泸源洞.他于当天只到了洞口数十步深处,由于只见"乳柱纷错,不可穷诘",没办法深探.第二天,徐霞客在洞前泸源寺吃了午饭后继续探洞,可惜的是这一次探游阿庐古洞由于火把熄灭,无法深入洞中,又遇秋水泛涨,无法去河对岸村中寻觅火把,只好"探其中门而已",半途而返了。

泸源洞由洞口向内,可分三层水平溶洞,中上层为旱洞,下层即为玉笋地下河.洞的左支洞,曾发现古人类生活养息的遗址和众多石化程度很高的古脊推动物化石.洞内所有大厅和通道,几乎均有各种各样堆积物,形态各异,形象奇特,色彩缤纷.洞内有风景点几十处之多,如"彩霞迎宾"、"双蛇出洞"、"古莲仙鹤"、"幽谷神钟"、"飞龙戏瀑"、"潭影映鱼"、"阿庐仙山"、"三象驰原"、"江山汇景"、"古龟望月"、"古林明月"等,景色优美,形象逼真,煞是好看。

出泸源洞,向上走4~5米即到另一洞天之口,洞内石柱林立,故名"玉柱洞".该洞全长800 多米,其特点有10 余个规模不等、景色各异的宫殿式厅堂组成.最大的大厅长70 余米,宽30 余米,规模恢宏,内有高大石柱擎天而立,纤巧钟乳石相衬相伴,景观蔚为壮奇.行人至此,有宏观气势磅礴,微观妙趣横生之感,看后令人浮想联翩,久萦脑间.洞侧陡壁上还留有古代河床的遗迹,清晰可见,有无数大小不等经过滚动磨圆的砂砾,镶嵌于洞壁上.显然,在远古时代,玉柱洞与玉笋地下河一样,也是一条水洞,砂砾卵石层就是该地下河滚滚流过的佐证.实际上经过考察,玉柱洞就是玉笋地下河的前身.玉柱洞主要景点有"阿庐祖洞"、"云雾山中"、"千古竖琴"、"鬼府神宫"、"擎天玉柱"、"漏江石林"和"壁画大厅"等."壁画大厅"气势非凡,长70 余米,宽30 多米,在1500 平方米的壁画上有少林寺和尚或打坐念经,或挥拳习武;有酷似兵马俑;上端躺着杨贵妃,披着长发;右侧是黄山松,七仙女下凡;左侧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此外还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光.实有鬼斧神工之奇,天地造就之巧.正如明代贺勋诗曰: "烟霞古洞苍苔合,仙境分明不浪传."

出玉柱洞,沿林荫小道西行约百余米,即到祭龙山,至半腰,复见一洞口,为"碧玉洞".碧玉洞顾名思义,其内堆积物色如碧玉.该洞全长730米,为一狭谷式廊道,底平壁陡,顺直延伸,少有大厅大室.堆积物却众多色美,有玲珑剔透的卷曲石、阿庐玉、鹅管石等,其中有石盾极大,盾面积约20 平方米,是我国目前所见的石盾之冠,堪称洞穴奇葩.有无数高悬于洞顶的钟乳石,排列有序.有的中空,形如南楚编钟,由于长短参差,厚薄不一,击打时有的声似洪钟,有的响如大鼓,能发出各种奇特的声响,可演奏成各种乐曲.击打后,优美之声响在奇妙的廊道中悠然回荡,极富有声响美和色彩美。

在泸源洞、玉柱洞垂深15米之下为玉笋地下河,多从玉柱洞的"唐仙大殿"处入口,沿阶梯下行至玉笋洞.该地下河水平如镜,流量不大(12 升/秒),流速缓慢(2 厘米/秒),河水清澈见底,常年不涸.两侧及洞顶悬垂的堆积物,倒影重重,形成一座幽深、迷濛、神奇的地下官殿.玉笋地下河经过人工筑坝拦水,抬高水位,水面一般宽达8米至12米不等,使原先两岸的石柱、石笋、钟乳石有半数被淹,也有与水页相接的,远远望去如春笋破土,或似沿岸秀竹垂柳,故名"玉笋河".洞内堆积物有的在盈如丝,或卷或垂,悬于顶,贴于壁;有的粗大壮顶;有的孑然一身,孤做单立;有的糜聚成群,或近或远,若即若离.轻舟荡漾,粼粼波光倒影,摇曳不定,舟移景迁,令人心矿神怡,如真临太虚幻境,变化无穷,其乐无穷,乐而忘返.300 多米的玉笋河景点之美,堪称冠绝华夏各洞水面之游,足见设计者匠心之良苦,也是举国开放洞穴中最佳设计墨笔之一,是值得赞扬的少有的杰作。

玉笋河中还有一种极为珍贵的珍稀动物——盲鱼.它是一种透明的鱼类.其大如指,无鳞而有鳞痕,无眼而有眼眶,有须且长,色肉红、表里盈然,五脏六腑均历历在目.这种鱼见光不避,碰人则游.透明鱼是洞穴内特有的鱼类,由于长期生活在黑暗无光的洞穴水中,有眼难视,久而久之,眼睛逐渐退化,仅存痕迹,它的前额上却生成肉角.这种瘤状肉角实际上是非常敏感的感觉器官,用它来辨别方向,代替视觉.说明这种盲鱼本来有眼睛,有视觉功能,其祖先进入黑暗的地下世界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代复一代,眼睛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逐渐被退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动物——穴居动物(盲鱼)。这种盲鱼对于生物的环境适应性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游览阿庐古洞的群洞后,能使人领略到洞穴世界的奥秘.正如清代诗人饶崇伦对阿庐古洞留下的诗句一样: "古洞奇观久所传,亲临始觉境如仙.壁当断处疑无路,径到转时别有天.空际玲珑嵌怪石,洞中清冷漱寒泉.皇山一品留题后,不教昔年识米巅."泸西县还是一个兄弟民族聚居地区.有彝(白彝、黑彝、干彝、阿鸟、撒尼、阿细等支系)、回、壮、苗和傣等兄弟民族.泸西古时为梁州,春秋战国时是楚地,西仅归属牂牁国漏江县,唐朝早期属戎州都督府南宁新丰县,明置广西府,领师宗、弥勒和维摩38 寨所,隶属云南布政吏司,清改为广西直隶州,民国二年改为广西县,民国六年因县城在泸川之西遂改名泸西县至今.泸西县洞穴众多,山川优美.与阿庐古洞相距不远的有钟秀山,山上奇石嶙峋,树木葱蓊,明、清以来相继建有"春风阁"、"盘龙洞"、"钟秀楼"、"四角亭"等古式建筑.桃花山上有"玄天阁",又名"真武阁",是泸西县规模最大,历史悠久的道观.每年三月三,为传统踏青庙会,满山桃花满山人,称"桃笑玄天".观下有"桃笑洞",贯穿山腹南北,东面绝壁上有石如榻,汗迹光泽若人睡影,相传为明代唐神仙当年卧石修身之处.钟秀山麓有文庙,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建筑群体完整,结构均为木柱、砖、琉璃筒瓦屋面,为云南省第二大文庙,每年吸引众多的游客。

下一页:善卷张公天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