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秦汉有墓碑以来,碑与文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死后能为自己树碑立传,特别是帝王将相更是如此,几乎已成惯例.但在漫长的历史上,因为种种原因,偏偏又出现过一些无字碑。
被推崇为五岳之尊的泰山绝顶,有一座高6米、宽1.2米的无字碑立于玉皇殿门外,这就是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初登泰山封禅时所立的.据说汉武帝自以为即位30年来,文治武功,功德无量,区区碑文岂能言尽其丰功伟绩,于是便不刻一字,昭示天下。
还有一位和汉武帝一样以至尊之位而立无字碑的,则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碑现在位于陕西乾县梁山的乾陵。
除了这两位是有意识地立无字碑外,还有不得已而立无字碑的皇陵.比如明朝十三陵的许多碑上就空无一字.据传明太祖朱元璋曾讲过: 皇陵碑记,都是大臣们的粉饰文字,不足以教育后代子孙.金口玉言使得臣子们不敢再为皇帝撰写碑文了,只好有劳即位者亲自动手.所以明太祖朱元璋的碑文就由明成祖朱棣撰写,朱棣的碑文又由明仁宗朱高炽所撰,本来明代皇帝的碑文可这样延续写下去,但偏偏继位者中就有不愿干这苦差事的不肖之子,嘉靖皇帝就是一个.原来没有碑亭和碑的长、献、景、裕、茂、泰、康七座陵墓,到嘉靖十五年才建成,当时的礼部尚书严嵩曾奏请皇上撰写这七座碑的碑文,但这位沉缅酒色、一心成仙的皇上,哪有这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撰写这么多的碑文呢? 只好让祖宗们的墓碑空无一字地站着无言相对.至于嘉靖以后的各陵,因祖宗碑上无字,自己也不便再吹,也只好光立碑不写文了。
除了皇帝的无字碑外,还有大臣们的无字碑.晋朝谢安以淝水之战大败苻坚90 万大军而功成名就,官至太傅.他的碑上也空无一字,何故? 有两种传说: 一说谢安死后,有人认为: 太傅功比天高,不是一般人用文字所能表达的.此话一出,时人谁也不便、谁也不愿再去为他撰文了,只得让石碑"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去了.正如《汉晋纪事》一书所记: "谢安墓前唯立一白碑,当时谓难述其功德耳."另一说,是谢安病危时,众人问他请谁撰写碑文,他不语,众人提到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和大书法家王献之,他都摇头不语,表示不中意.直到死时,也没定下谁人写,只好立块无字碑了事。
还有一块以坚贞不屈而彪炳千古的无字碑,这就是为明惠帝的老师方孝孺所立的无字碑.当年朱棣借故起兵夺了帝位后,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方孝孺不但坚决不从,反而大骂朱棣,朱棣一怒之下将他处以酷刑,"夷灭十族"(九族及其学生),并命人把方孝孺在洪武四年为苏州玄妙观三清殿撰写的一块碑文磨平.方死后,同情他的朋友和门生,在夜里偷偷地把他的遗体运到了南京雨花台附近安葬,并在墓前立了一块无字碑.这块无字碑,虽无一字,但其中所含的凛然正气足以泣鬼神,传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