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旅游必读 < 旅游宝典 < 首页 :当前 
佛教在中国
来源:新编中国旅游必读 类别:旅游指南

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派遣的使者同两位印度的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用白马驮着经书和佛像回到京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教传入我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佛教,并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留下了灿若繁星的佛教胜迹。

一、禅宗及其他宗派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统治者的扶持下,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并且逐步中国化,到隋唐时发展成各具特点的宗派.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律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密宗等.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标志。

禅是禅那的简称,意为静虑.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以期觉悟,这叫参禅.以此法所形成的宗派,称禅宗.由达摩始传,他被奉为禅宗祖师.传至五祖弘忍时分为南、北两宗.弘忍的大弟子神秀,(约公元606~706年)主张"渐悟成佛",作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有尘埃"慧能(公元638~713年)主张"顿悟成佛",他听说神秀的偈语,认为"好则好,了未了",并也作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见了,深为赞许,便将作为传人凭证的衣钵传与慧能.慧能在广东曹溪传播"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成佛",被称为"南宗",神秀在北方传播"渐悟成佛",称为"北宗".慧能宣扬"佛性本有,觉悟无须外求",认为只要"主观觉悟","明心见性",就能在死后"成佛".这一佛教理论中唐以后在士大夫和民众中有较大影响,受到唐皇朝的重视和支持."南宗"渐成禅宗正宗,慧能也被尊为禅宗六祖."北宗"则渐衰微.禅宗(南宗)有一部经典叫《六祖坛经》,是慧能生前言行的汇编.全国著名禅宗寺院有嵩山、少林寺、广州光孝寺、普陀山普济寺、镇江金山寺、杭州灵隐寺、上海玉佛寺、宁波天童寺、宁波阿育王寺、厦门南普陀寺等。

净土宗是以《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为主要经典的佛教宗派.此宗认为只要一心念阿弥陀佛,便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由于净土宗修行方法简易,更符合今生痛苦修来世的教义,所以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庐山东林寺是净土宗祖庭,苏州灵岩寺是净土十三祖印光大师的道场,上海龙华寺、圆明讲堂也弘扬净土法门。

密宗自称是受大日如来深奥秘传,乃"真实"言教,故又名"真言宗".以《大日经》为主要经典,宣称只要双手合定,口念"真言"(咒语),心中有佛,便可"即身成佛".印度的密教于8 世纪传入长安,融入中国文化,形成"唐密";传入西藏,结合西藏文化和西藏的苯教,形成"藏密",俗称喇嘛教.以后,唐密传入日本,形成日本的"东密"和"台密",但"唐密"本身却失传了.上海静安寺方丈持松法师在20 世纪上半叶三渡日本学习"东密"和"台密",1953年在静安寺建"真言宗坛场",恢复了失传千年的"唐密".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以及西藏的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甘肃的拉卜楞寺,青海的塔尔寺是全国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

律宗创始人是唐代道宣(公元596~667年)。因道宣当时常住终南山,故又名南山律宗.该宗是以研习和传播佛教戒律为主的一个宗派.唐天宝年间,鉴真大师(公元688~763年)东渡日本,把律宗传至日本.因鉴真东渡前在江苏扬州大明寺住持,所以人们把大明寺视为律宗祖庭。

天台宗为陈隋时僧人智(公元538~591年)所创立,因他常住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故名.又因以《法华经》为主要的经籍,所以又称"法华宗".该宗认为"一念三千",即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于人们的"一念"之中.还认为"无情有性",即草木砖石也有佛性、皆可成佛.公元9 世纪初,日本僧人最澄偕其弟子到中国天台山学习天台教义,回国后创立了日本的天台宗.上海龙华寺曾为天台宗宿庭,现在则是"教在天台,行修净土"的寺院.华严宗因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故名.该派由于得到武则天的支持,很快成为当时有影响的宗派.该宗以"法界缘起"为宗旨.所谓"法界",即真如佛性;"缘起",即由因缘合和,意为一切事物和道理都是由"真如佛性"产生的.山西大同华严寺是著名的华严宗寺院。

法相宗是由唐玄奘(公元602~664年)和他的弟子窥基创立的.因其宗旨从分析心和物的法相入手,故名.主张"万法唯识",故又称"唯识字".因窥基常住长安慈恩寺,又称"慈恩宗"。

中国佛教寺院的结构和布局,除密宗外,其余各宗大致相近.一般于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室和藏经楼;东西还有相对称的偏殿.天王殿一般供奉弥勒佛、韦驮菩萨和四大天王.大雄宝殿有的中供"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或一佛二弟子(释迦牟尼佛和迦叶、阿难);有的中供三世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大殿两侧或跌坐十六罗汉(有的是十八罗汉)或站立二十诸天.主佛壁后则是满壁彩塑"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

下一页:四大佛教名山及其他佛教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