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 世纪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乔达摩.悉达多是"吉样和成功"的意思.乔达摩为母姓(瞿昙)。悉达多成道后,弟子们尊称他"佛陀",意为"觉者"或"觉悟真理的人".释迦牟尼是"释迦族中的圣人"的意思.相传他是净饭王之子,29 岁出家,35 岁成道,创立了佛教.他在恒河流域布教传法,反对当时印度社会中"婆罗门第一"的种姓制度,提出"四姓平等"的主张,得到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种姓的支持,佛教迅速发展起来.释迦牟尼80 岁涅槃。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经历了"原始佛教阶段"、"部派佛教阶段"、"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阶段"、"密教阶段".后来,信仰伊斯兰教的一些民族进入印度以后,佛教急剧地衰落,至公元13 世纪初期,佛教在印度已濒于绝灭.印度近代佛教的复兴,是在公元19 世纪后半期,是重新由锡兰(今斯里兰卡)传入的。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和"十二因缘".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讲现实存在的种种痛苦现象;集谛讲造成痛苦的主要原因;灭谛讲灭尽造成痛苦的原因;道谛讲为实现佛教理想所应遵循的方法.十二因缘的核心内容是三世两重因果,讲的是因果报应,劝导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佛教在印度阿育王时代开始传播到其他国家.一般分为三大支:(一)传入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家,以大乘佛教为为主,其经典主要属于汉文系统的北传佛教;(二)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以及我国南方的傣族、崩龙族、布朗族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小乘佛教为主,经典为巴利文系统的南传佛教;(三)传入中国西藏地区,与西藏当地的古老宗教融合,形成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藏传佛教.主要流传于我国藏族、蒙古族、纳西族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