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东部的文明古国--中国,也有被人们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古代帝王陵墓.它们是山东曲阜的少昊陵、宁夏银川市郊的西夏王陵和吉林集安市的高句丽王陵.这些金字塔造型美观,各具不同的建筑风格,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少昊帝陵座落在山东曲阜城东4 公里处.相传少昊是轩辕氏的儿子,已姓,名挚,字青阳,建都穷桑,故号"穷氏".他后来迁都曲阜,以五行之首的"金"标其政法,"以金德天下",据说他活了100 岁才去世。
少昊陵是后人为纪念这位中华民族的远祖而建造的,始建年代不详.现在人们见到的陵墓是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大修后的作品.陵塔用大石块垒砌而成,石刻、石栏雕琢十分精巧.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 年),将陵墓四周用10000 块石块修砌起来,故人们又称它为"万石山".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多次重修扩建,目前陵区总面积已达八8000 多平方米.除墓塔外,陵区还有成套的附属建筑群.陵台呈四棱覆斗状,表层用平滑的大石条镶砌,下底边长为28.5 米,底周长114 米,斜坡高15 米.设计比例适当,給人以巍峨壮观、庄严雄伟的感觉.塔顶端是周长为35 米的平顶,中间偏北立有黄琉璃瓦庙堂,堂内供奉着汉白玉石雕少昊像.最令人称奇的是,塔身没有砌筑阶梯,人们只能用双手抠住石面缝隙才能向上攀登。
高句丽王陵座落在距今吉林集安市4.5 公里处的洞沟河畔.这里是曾经延续达600 年之久的高句丽王朝的发迹地,保留有数以万计、星罗棋布的古墓葬.約公元前1 世纪,高句丽第二代王大米留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起,直到第十九代王广开土止,这里一直是高句丽的王都.史载高句丽民族"俗好厚葬",所以集安一带至今仍保留如此众多的古墓,是不难理解的.那些用石块筑成的陵墓,高大雄伟,酷似"金"字,故人们也称它们为金字塔.其中规模最为宏大的有太王陵、将军坟。
太王陵是营造工程最大、最浩繁的一座.里面安息的是高句丽第十九代永乐太王谈德.陵墓的外形呈截尖方锥状,边长66 米,残高15 米,塔身由数级阶梯向上砌叠而成,墓室四壁用修整光滑的石块平砌,上覆一巨石作为顶盖.这座陵墓营建当在公元4 世纪末至7 世纪初.作为高句丽历史上最强盛时期的统治者,谈德的陵墓自然是最高大最宏伟的。
将军坟是洞沟古墓群金字塔中保存最完好的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俗称"将军坟",被誉为"东方的金字塔".长寿王在营建好自己的陵墓后,便将都城迁到了平壤.将军坟是用经过精工琢磨过的巨型花冈石条块垒成,呈截尖方锥体,边长31.58 米,共7 级,底边各用3 块巨石戗护,陵的旁边有扶梯可供游人拾级登临,到达第5 级中部即可进人铁门,经甬道进入墓室.墓室内置2 组长正方形石棺座,据说当年是停放长寿王及其王后的棺椁的,尸骨早已无影无踪.室内阴风习习、寒气逼人。
宁夏银川西30 公里的贺兰山下,有一片巨大的古墓葬群,墓区占地約40 平方公里,其中有8 座为西夏王陵.每个园陵都是一个单独完整的建筑群体.其规模与河南巩义的宋王陵、北京的明十三陵相似.尽管经过历史岁月的冲洗,人们从现存的遗迹中,仍可看出昔日西夏王陵的宏伟规模和豪华景象.当年鹊台高耸、碑亭矗立、享殿堂皇、陵台威严,而今最引人注目的只有那座高耸的陵台.它用黄土筑成,拔地突起,高17~20 米.这些陵台原为5 级或7 级,每级构椽覆瓦,配以緑琉璃瓦饰件,外形颇似佛塔.而今表层饰件均已脱落,只留下一座座金字塔状的黄土堆,失去了往日的金碧辉煌和恢宏气势.然而,以金字塔式的陵台为代表的建筑遗迹和精巧的出土文物,仍然令人喷喷称赞、叹为观止.1988 年2月,西夏王陵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使游客更好地领略王陵当年的风情,国家有关部门在陵区设置了声光装置.入夜,戈壁滩上一片宁寂,五颜六色的探照灯光,将矗立夜空的"巨冢"照得金碧辉煌,旷野传来悲壮的鼓角和兵马的厮杀声,使这千年古墓,显得更加神秘,更加激起人们的游兴。
除此以外,类似金字塔的建筑,还有印度的窣睹坡.随着佛教的盛行,修筑供佛用的建筑物窣睹坡曾在印度盛极一时.窣睹坡最初以砖砌成,其后加以扩大,砌以石块.它是半圆形的房屋建筑,直径約100 英尺,顶端为一平台,台上为一方坛,坛上竖立着叠层的伞形栓,这是奉祀佛骨的地方.周围筑环行道路,设置栏杆和大门。
桑奇的大窣睹坡有4 个大门,门上都雕饰着以佛教为题材的精美刻品,有很高的艺术和文物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