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膏肓俞穴(即膏肓穴)
( Gāo huāng shū )(《备急千金要方》)
〖类属〗足太阳膀胱经第四十三穴(BL43)
〖位置〗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正中线旁开3寸处。
〖解剖〗在肩胛冈内端,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骼肋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后支,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三、四神经后支外侧支,深层为肩胛背神经,最深层为第四肋间神经干。
〖取穴方法〗俯伏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正中线旁开3寸取穴。
〖刺灸法〗斜刺0.5~0.8寸;艾炷炙3~7壮,或艾条炙5~15分钟。
〖作用〗养阴润肺,益气健脾。
〖主治疾病〗肺痨咳血、吐血、四肢倦怠、骨蒸潮热、肺痿、咳嗽、气喘、脾胃虚弱、完谷不化、噎膈、呕吐、头晕目眩、健忘、虚损、五劳七伤、梦遗失精、痈疽发背、肩脚背痛、乳痈、眼边暴肿发痒。
〖配伍应用〗
肺痨咳嗽:配肺俞穴、督俞穴、太渊穴、中府穴、天突穴(《针灸一十四经穴治疗诀》)。
骨蒸寒热:配肺俞穴、足三里穴、四花穴穴(《针灸逢源》)。
气喘:配肾俞穴、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穴(《针灸学概要》)。
诸虚百损、四肢无力:配颈百劳穴、心俞穴、三里穴、关元穴(《针灸大全》)。
健忘:配神道穴、幽门穴、列缺穴(《针灸资生经》)。
梦遗泄精:配心俞穴、白环俞穴、肾俞穴、中极穴、关元穴、三阴交穴(《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
〖附录〗
(1)穴名释义:心下为膏,心下隔上曰肓;本穴为膏脂,肓膜之气所转输之处,故名膏肓俞。
(2)别名:膏肓穴。
(3)现代应用:肺结核、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健忘、呕吐、久病体弱、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梦遗失精、胃出血。
〖免责忠告:本站发布的穴位示意图仅供参考,若刺灸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