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
贝多芬
〖作品简介〗
早在1793 年贝多芬还在波恩时期,就有把席勒的长诗《欢乐颂》谱写成曲的念头.后来在1808 年他创作的钢琴、乐队、合唱《c 小调幻想曲》及1810年创作的歌曲中已出现了这部交响曲的一些主要音调.1812 年在《第七交响曲》的拟稿中以及《玛克勃前奏曲》的创作计划中,也都有为《欢乐颂》谱曲的段落.1815 年前的笔记中亦有《第九交响曲》的某些乐思和旋律.因此,可以说,贝多芬酝酿和写作《第九交响曲》,花费的时间几乎超过了他创作前八部交响曲的总和。
1815 年,欧洲在“神圣同盟”条约下进入封建复辟的岁月,维也纳成为反动中心,意大利歌剧和轻浮的音乐一时统治了维也纳.贝多芬于1815 年又完全耳聋.他从这些深重的灾难和打击的体验中,对于社会、人类、政治加深了认识,重新坚定了自己伟大的信念,即: “通过斗争,得到胜利! ”、“经过痛苦换来欢乐.”终于,在1817 年他开始了这部巨著的创作。
席勒的《欢乐颂》长诗共有八节.贝多芬以对人类的崇高理想出发,选取了长诗的精华部分,用了其中第一、第二节的前半和第三、第四节的后半,并加以改编和创作了序引中的歌词,融合了自己的意念,体现了他崇高而伟大的思想。
1824 年5 月7 日《第九交响曲》与《 D 大调弥撒曲》,在维也纳由耳聋的贝多芬亲自指挥首演,其盛况正如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所描写的: “……获得空前的成功.情况之热烈,几乎含有暴动的性质.当贝多芬出场时,受到群众五次鼓掌欢迎,在此讲究礼节的国家,对皇族的出场,习惯也只用三次的鼓掌礼.因此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交响曲引起狂热的骚动.许多人哭起来.贝多芬在终场以后感动得晕过去”.当时贝多芬听不到全场的热烈喝彩声,直到女低音歌手翁格尔拉着他的手,使他面向听众时,他才知道全体听众已起立向他热烈地鼓掌欢呼。
贝多芬的伟大作品和他那不畏强暴的精神,以及他对反动当局的批评和嘲讽,成为当时思想界唯一的自由之声.但当时他却处于贫困与病痛的缠磨之中,两年后他卧病不起,1828 年3 月26 日,在这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孤独地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