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长恨歌》以别开生面的艺术构思和精雕细刻的艺术语言,歌颂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真挚的爱情。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
多少佳句已成为千古绝唱。
元人白朴和清人洪升以《长恨歌》为题材,创作了戏曲剧本《梧桐雨》和《长生殿》,可见白诗的影响非同一般。
在近代又有人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这部作品以历史为题材,借古喻今,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部作品的作者就是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
提起黄自先生,也許大家并不陌生,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艺术歌曲《点绛唇》、《花非花》、《思乡》、《玫瑰三愿》、《南乡子》等等許多作品,都是他创作的。
黄自先生是一位刻苦好学、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他毕业于美国的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有着坚实的专业音韵的基础,在毕业音乐会上,他的管弦乐作品序曲《怀旧》,得到音乐界很高的评价,許多外国的艺术家十分惊叹这位中国青年所具有的音乐天才.摆在黄自面前的路是很宽广的,但他的心永远和自己热爱的祖国联系在一起,他毅然选择了回国效力的路.1930 年,他担任了上海国立音专的教务主任和教员.他一面教学,一面悉心创作.他一个人要开设十几门课程,讲稿都要自己写,还有大量的教学行政工作,他终日忙忙碌碌,有时要干到深夜,工作几乎占去了他全部的时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黄自以一个音乐家的身份投入了抗敌的斗争,这时他写下了著名的抗日歌曲《抗敌歌》、《赠前线將士》、混声四部合唱《旗正飘飘》等.《长恨歌》也是他在这个时期的作品,这部作品,有着他艺术上的追求与探索,也有着政治上的讽喻,亦即借唐明皇及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点出由于君王不顾国事,沉迷于奢糜的生活,导致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灭顶之灾,讽喻当时国民党政俯"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状况,因此,在政治上也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
《长恨歌》由韦瀚章作词,全曲共分十个乐章,每个乐章大都以白居易的诗《长恨歌》中的一句命名.但全曲中的四、七、九三个乐章,黄自先生虽有构思,却没有写成。
第一乐章"仙乐风飘处处闻",是一首混声合唱曲,歌词中有"羽衣回雪,红袖翻云"、"菡萏迎风、杨枝招展"的句子.这一乐章是描绘唐宫中轻歌曼舞、侈华糜废的景象。
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是女声三重唱和男女声二重唱.钢琴作为背景音乐描绘着轻风吹动着树叶,歌声则轻柔地唱道: "风入梧桐叶有声,银汉争光净,夜色如梦."描画出一种诗情画意.这时,代表杨贵妃的女高音唱出: "怕红颜老去,却似秋风团扇冷."的句子,表达了杨贵妃的凄凉、忧郁的心境.代表唐明皇的男高音则唱: "仙偶纵长生,那似尘缘胜."他们彼此的唱和表现出真挚相爱的感情。
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是男声四部合唱,展现出干戈突起,直逼京城的紧张气氛。
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是一首男声合唱曲,曲中唱道: "怨君王没个主张,堕落了温柔乡,好生生把锦绣山河让,乱纷纷家散人亡."很显然,这愤怒而哀怨的歌声,一针见血地指出刀兵相向、家破人亡的混乱局面是君王造成的。
第六乐章"婉转蛾眉马前死"是女高音独唱,十分凄惋,表现了杨玉环与唐明皇诀别的哀怨之情。
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以古朴清雅的音调,把人们带入一个幻想的世界,"香雾迷蒙,祥云掩映",是描写唐明皇对死去的杨贵妃的思念,仿佛在神仙的境界中再次与她相逢。
第十章"此恨绵绵无绝期"是混声合唱与男中音独唱,描写在凄风苦雨中,默默怀念杨贵妃的唐明皇,由于思念而写成了《雨淋铃》一曲,亦即歌词中所写的"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如今怕听淋铃曲,只一声,秋万重."
唐明皇与杨贵妃相爱,他们的爱情最终以悲剧作为结束,而悲剧的症结又在于"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这样的针砭和指责,无疑对于有类似情况的统治者,是在敲响警钟。
《长恨歌》演得比较多的是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和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
黄自先生的这一创作,不仅在艺术构思、作曲技法等方面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同时他爱国的赤子之心,针砭时弊的勇气,也足以作为后人的楷模。
六年之后,也就是在黄自先生三十一岁时,就与世长辞了.大家都十分痛惜他的英年早逝,而他早逝确实有积劳成疾的原因,因为在他身上音乐教育的担子太重,音乐创作的担子太重,而他又是那样执着,那样一丝不苟,那样地忘我。
黄自先生逝世了,他和他的作品將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