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谱法,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 (公元前十一世纪到七世纪) ,我国就有了文字谱 (包括律吕字谱和宫商字谱) ,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隋、唐时期,又有了管色谱、琵琶谱和古琴的减字谱等多种记谱方法.到了宋代,就有了更加先进的工尺谱.在我国还曾出现过"声曲折"的记谱方法,即用一根长长的曲线,表示音的高低走向.解放以后,有人在西藏还曾见过这种方式记下的乐谱,一般人看来如同天书,艺人却可以根据它唱出规定的曲调.当然,这些记谱方法与如今的五线谱记谱方法相比是不够科学,也比较麻烦的.原因是它们都不能准确无误地將乐曲记下,只能记一个大概或者仿佛,而后人更无法將所记的曲子全部、准确地重现出来.这当然也是科学、文化发展的规律,假设古人的记谱方法比现在还好,那岂不是十分荒谬的事吗?
除了上述种种记谱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新奇的记谱方法,大家想知道,就请看下面的故事。
唐玄宗时,左金吾 (皇家卫队) 將军韦青虽是一介武夫,却妙解音律,在当时也是出名的歌手.到代宗临朝时,他家中蓄有一名家伎,名叫红红,不但容貌美丽,而且歌喉响亮、聪颖绝伦。
教坊有名的歌手王善才,根据古曲《长命西河女》变化音调、加减节奏编了一首新歌.他反复咏唱,觉得很有些新意,于是兴冲冲地跑到韦青家中,想唱給韦青听听,征求一下意见,做些修改,再呈送給代宗皇帝。
韦青知晓他的来意后,决定跟他开个小小的玩笑.他对王善才说: "你既想征求意见,就唱来給我听听吧! "王善才摇头晃脑、得意洋洋地唱过一遍后,急切地问: "怎么样?可以吧?"韦青故意板着面孔,摇着头说: "这不是什么新歌,我早已听过了."王善才大为吃惊,极力辩解说这歌确是新编的,没有唱給任何人听过.韦青说: "我说是旧曲就是旧曲,不信我让家伎唱給你听听."
韦青让屏风后的红红出来,把方才那首歌唱給王善才听.红红不仅一腔无误地唱完了这首歌,还纠正了曲子结尾时的错误,这正是王善才苦思冥想而未能处理好的地方.王善才不由得大感惊讶,连连说道: "不可能,不可能,明明是新编的歌,怎么成了别人会唱的旧曲?"韦青和红红看到王善才那副尴尬的表情不由得笑了.韦青將王善才拉到屏风后面,看到桌子上摆满了一颗颗红豆,红红笑着说: "你唱时,我就用红豆记谱,然后根据记谱,重复唱出了你编的歌."王善才这时才恍然大悟,连连夸奖红红聪明。
红红记谱的事自然也就传扬开了,代宗皇帝把红红召入"宜春院"中.因为她善于记曲,所以宫中都管她叫"记曲娘子".在千余年前记谱方法很不完善的时代,民间艺人能用红豆准确地记下谱子,是很难能可贵的.民间艺人具有极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可惜在那样的时代,创造性是不被重視的,因而红红记谱的方法也没有能流传下来,随着她自己的幽闭宫中而湮没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