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茨、彼得斯、拜尔斯玛、德·刘演奏
Philips 422 834-2
这不是一首寻常的四重奏——不是弦乐四重奏,也不是钢琴四重奏,也不是再大胆些的,譬如莫扎特写过的管乐四重奏.你能想到吗,这首曲子里四位乐手演奏的分别是小提琴、单簧管、大提琴和钢琴?
如此古怪的搭配,并非作曲家有意标新立异,实在是出于无奈,因为1941年梅西昂在写这首曲子的时候,正是身陷囹圄,被关押在纳粹德国的战俘集中营里.这就由不得他了,当时的狱中难友当中,他只能凑合到一个会拉小提琴的,一个会拉大提琴的和一个会吹单簧管的,再就是擅长弹钢琴的他自己。
至于此曲为何竟有八个乐章之长,我猜想,大概是梅西昂觉得,既然好不容易凑合到这帮乐手,而狱中生活单调,却有的是闲暇,横竖闲着没事儿,何不多耍些儿?
虽然是凑合之作,却不失为一件深沉、细腻的精品.尤其第五乐章小提琴的慢板,表达着生命的现状和对生存的默默祈祷,感人至深.当然也是亏得梅西昂那极为精到的和声手法,使得如此组合的四件乐器,竟能在合奏时将音响交织得如此柔美而清新悦耳,以至于后世竟还有人特地模仿这一本是无奈凑合的特殊组合作曲哩。
身为“二战”前后的现代作曲家,梅西昂对宗教题材的极大热情,非常引人注目,而且实际上也确曾在六七十年代的西方思想文化界带动起一股不小的潮流。
大型合唱作品《我主基督之变形》,是梅西昂受到《新约·马太福音》所载耶稣登山变形的故事启发而作,由七件独奏乐器 (钢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及拉丁美洲乐器玛林巴琴、大木琴和颤音琴) 以及独唱、合唱和乐队演出.全曲分两个部分,总共14 个乐章,末尾加一首众赞歌.当然梅西昂的基督是经历了20 世纪的两次大战,尤其是纳粹集中营里一场新的磨难的基督.因此这里面的宗教情感是20 世纪的,充满挣扎的,还不妨说是有点神经质的.音乐并不怎么动听,但富于冥思的热情和极为独特的音乐语言,使它成为战后最重要、最受推崇的合唱作品.其影响的深远,当是超过了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和蒂皮特的《我们时代的孩子》。
多拉第的这套唱片录音时间是1972 年,而梅西昂写成这部作品也不过是1969 年.可见这位指挥家对于现代作品反应敏锐,对于推广梅西昂音乐的积极性之高.我不敢说这一定就是此曲的全球首次录音,但起码可以肯定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甚至是为这部作品的传播起了最大推动作用的杰出演录.它的音效实在太棒了,即使单纯的“发烧友”也可能爱屋及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