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拉第指挥明尼阿波利斯交乐团、匈牙利爱乐乐团
Mercury 432 005-2
柯达伊 (1882-1967) 是20 世纪匈牙利乐坛三巨头之一,而且像他的同胞巴托克一样,热衷于采集和运用匈牙利民间音乐素材.事实上,“加兰塔”和“玛罗谢克”,就是匈牙利的两座城镇的名字,而柯达伊的这两首管弦乐舞曲,就是采用当地的吉卜赛音乐和民歌曲调写成的.《玛罗谢克舞曲》最初是由六首民歌交织成回旋曲式的钢琴曲,后来又经他本人改编成乐队作品.短短的十几分钟里,一波三折地继惬意而忧郁再而狂欢,节奏、旋律和音响的诸多表情都极富生气.《加兰塔舞曲》也同样鲜活,还更多些吉卜赛音乐的火辣劲儿。
当然柯达伊更著名的管弦乐作品,无疑是从同名歌剧改编而来的《哈里·雅诺什组曲》.歌剧不很成功,但派生出这套六乐章的组曲却非常迷人.特别是第三乐章“歌曲”,沉郁而怅惘,匈牙利民间乐器杜西玛琴那特有的敲弦声漂浮在乐队沉静的咏叙之上,益发美得让人伤感.第四乐章则非常幽默,表现好吹牛的哈里·雅诺什对人吹嘘他如何赤手空拳打败拿破仑的军队,一支勇武的曲调作了变形,显得格外滑稽,带着荒诞的幻想色彩,种种配器极为传神.不仅是有能让“发烧友”大大开心的“爆棚”音响,也正经是将人物刻划得入木三分。
1923 年是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即原先沿多瑙河两岸而筑的两座城市布达与佩斯合并的50 周年.柯达伊受政俯委托,以16 世纪匈牙利诗人韦格所译《诗篇》第55 首的韵文为歌词,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合唱曲,成为他本人的,也是整个东欧音乐的不朽杰作之一.全曲分四个章节,由独唱、合唱和乐队演出.合唱的声音在远处若隐若现,乐队也跟着娓娓道来……尽管是有一个大型乐团和混声、童声两个合唱组合,它却断断不是那种靠表面的浩荡声势和辉煌效果来取悦于听众的作品.它是朴实无华的,应和着一个民族的苦难感.朴实无华,而又意味深长.或许也正是因为表面效果的淡泊,且有把事物推向远处而产生的迷茫,使得这部作品非常耐听,每一遍细听都很有嚼头。
《匈牙利赞美诗》的演出不过23 分钟,而这两张CD 上的重头作品倒是德沃夏克的《安魂曲》 (作品第89 号) ,也是克尔提斯的演绎.此曲演出历时94 分钟,算得上是斯拉夫音乐中一部巨著了,尽管在同类作品中它不是太出名.演唱和演奏都不错,只嫌录音过于厚重,显得有些浑浊,不如《匈牙利赞美诗》和柯达伊另一首合唱曲《兹里尼的呼吁》 (赫尔泰指挥) 录音爽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