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夫斯
第三交响曲
科普兰
寂静之城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argo 417 818-2
1910 年出生的巴伯,在美国现代作曲家当中,是既不太保守也不很激进的一个.二十五六岁就得过好多个奖了.在以往不太把美国音乐当回事情的欧洲乐坛,著名的萨尔茨堡音乐节首次 (1936 年) 上演美国音乐家作品,选中的就是巴伯的《第一交响曲》.而在1938 年,刚来美国指挥NBC 交响乐团的托斯卡尼尼,最初安排的音乐会曲目单上,就有巴伯的这首《弦乐柔板》.自那以后,它逐渐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流行乐曲。
曲子不很长,本来不过是巴伯的一首弦乐四重奏的慢乐章,改编后供弦乐队演奏.它的曲体相当精致,很有条理,旋律很柔美,当然也很抒情。
圣马丁乐团仿佛就是专为这类音乐而创办的.它的审美趣味,它的抒情气质,它的规模、编制,它的合奏能力,而尤其是它的精美出众的弦乐音色,都使得它在这类作品的演绎中比较其它乐团处于明显的优越地位.唱片上另外还有几首20 世纪的美国作品.艾夫斯的《第三交响曲》别名是《野外布道会》,1947 年5 月在纽约首演后几乎立刻就获得了普利策奖,是艾夫斯作品中传播最广,最容易被听众接受的一首。
巴托克 (1881—1945) 是匈牙利人,20 世纪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少数几位大作曲家之一,作品高度创新,既有深厚的民间音乐根基,又装备了精良的乐队写作技巧,常常制造出毫不逊色于本世纪另一位大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早期音乐的那种紧张度.尤其在打击乐的使用上,更是前无古人的大胆、泼辣,让各种打击乐器作出了至那时为止的最为充分的精彩表现,音乐的个性十分鲜明。
《第一钢琴协奏曲》集中体现了巴托克音乐最激进的一面,刺耳,喧嚣,狂躁不安,既不动听,又难于演奏.首乐章一开头就有令人不安的预示,往下听,其主题特征居然是在乐队作切分节奏的背景配合下,以重叠八度的威猛的钢琴作长达14 次的同音捶击,音乐是这般闻所未闻的冲动,刺激.甚至在接下来的慢乐章里,也是这种节奏因素起着结构主题的作用.总之,无论你听了是否喜欢,你至少不可能对它无动于衷。
当年由富特文格勒指挥的首演,独奏部分自然是身为钢琴演奏大师的巴托克本人担任.如今的钢琴家里,波里尼是技巧最拔尖的.在阿巴多和芝加哥交响乐团 (该团演奏比较激烈的曲目是最能兴奋了) 的帮衬下,波里尼很潇洒地胜任了这个难度很大的演绎,而没让巴托克表面的狂躁把他引入更为凌乱的歧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