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世界电影名片 < 影视戏剧 < 休闲娱乐 :当前 
没有战争的20天
来源:世界电影鉴赏辞典 类别:影音娱乐

1976 黑白片 90 分钟

苏联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 阿·格尔曼

编制: 康·西蒙诺夫

摄影: 弗·费多索夫

主要演员: 尤·尼库林 (饰洛巴金)

莉·古尔琴科 (饰尼娜)

〖电影简介〗

根据苏联著名作家康斯坦丁·西蒙诺夫的系列中篇《洛巴金札记》之一的《没有战争的20 天》改编的同名影片,顾名思义,是一部没有枪声的影片.然而,它是从枪声开始,又以枪声结尾的.影片叙述的是战地记者洛巴金从前线返回后方,又由后方走上前线的 20 天里的个人经历. 1942 年 12 月 19日,洛巴金冒着敌人的炮火,奉命从战场赶回莫斯科接受新任务,然后由莫斯科动身前往高加索前线出差,于1943 年1 月8 日抵达南方战场.在途中,他遇到了工作和生活在后方的、过去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了解到他们不同的遭遇和命运.影片虽然没有直接表现战争,但战争却无时无刻不同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遭遇与命运交织在一起。

从影片的第一个镜头起,导演便把观众带回到几十年前,带回到难忘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观众突然感觉到,那种战时的气氛变活了.一股潮湿的军大衣气味掺和着武器上的油味及炸弹爆炸时灼人的苦味,从银幕上扑面而来.南方的一个海滨小城里塞满了苏军的空降部队.战士们还没来得及收恰好匆忙搭起的炉灶,突然一声“空袭警报! ”紧接着喊叫声,轰炸声,机枪扫射声震耳欲聋.有人企图钻进沙堆里,有人在燃烧的袋子里咳喘不已.人们把一个年青战士从火里救出来.他身旁站着影片的主人公,战地记者洛巴金.于是,观众和主人公洛巴金一道开始了一次对于当时的战地记者来说颇不寻常的旅行,他们在军用车厢里的烟草味和药用酒精气味的包围中前往大后方塔什干…… 洛巴金是在返回前线的途中到塔什干作短暂停留的,以便与后方的制片厂有关人员讨论把他的斯大林格勒随笔搬上银幕的设想,并趁机与已经不爱他并另有新欢的妻子办理离婚手续。

遥远的后方塔什干也打上了战争的印记.昔日阳光普照、温暖如春、水果丰硕的南方之都此时展现给观众的却是冷意袭人、饥饿和衰败的景象。

在这里,洛巴金同患病的导演夜以继日地在电影制片厂修改根据他的随笔改写的电影剧本,他还同剧院的领导和演员们讨论如何更好地、更真实地表现战争.在这里,他同多年不见的老友、诗人维切斯拉夫意外重逢,并进一步了解诗人过去的坎坷道路和当前孤独而困苦的生活.维切斯拉夫在为别人所不理解的情况下,仍然一心要上前线.因为,诗人知道,即使国家有权为他作出决择,爱护他,使他离开战争,但是,他,或者任何别人,都无权将自己与战争分开,洛巴金对老朋友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爱国心深为理解和同情。

在塔什干,洛巴金会见了军工厂的工人,目睹了他们在极其艰难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下,为争取战争胜利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工厂院子里的车间出口处,堆积着一大堆被冰水冻结成块的铁屑.炉渣也堆得像小山头一样,几乎同翻砂车间的房顶一般高.这里的工人是清一色的妇女们和孩子们.妇女们脚上穿的是自制的平底便鞋,它们是用帆布和车胎做的;孩子们的目光严肃而稚气。

在军工厂的群众大会前,一个上了年纪的面色忧郁的党组织负责人轻声对洛巴金说: “虽然很冷,您得把短皮袄脱掉,好让大家看得清.”洛巴金犹豫了一会儿.为什么要脱掉? 这纯属个人感觉.但是,他明白,等一会在台上,他之所以有权说话,并不是因为他是记者或作家,而是他曾经到过斯大林格勒,并且受过伤,获得过红旗勋章.现在,对于工厂里的妇女们和孩子们来说,这些情况比其余的一切和到此为止他本人的全部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都重要得多。

一个高个子年轻将军,他是工厂厂长,托住两个少年的腋窝,扶他们站得更高些,好让全场都能看得见他们.将军嘶哑着嗓门说: “这就是他们,我们的英雄们,超额完成了任务……”

台下一张张疲惫不堪的妇女们和孩子们稚气的脸使洛巴金突然忆起在斯大林格勒的伏尔加河堤岸上一个近卫军团的残部组成的横队.那同样是一些疲惫不堪的俄罗斯人和非俄罗斯人的面孔.果然在斯大林格勒只看见男人的面孔,而在这里只有女人和孩子的面孔,而且这一张张面孔并不相似,但他们之间存在着更为深刻的共同情感,他们都把战争的胜利看得高于一切。

在塔什干短短的几天里,洛巴金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忧伤而美丽的爱情.他在火车上与比自己小得多的年轻女子尼娜·尼古拉耶芙娜萍水相逢,继而在塔什干的接触中相互倾心.剧院服装师尼娜的家庭和工作负担都很重.她在战争中失去了许多,但并没有丧失爱的激情.洛巴金对尼娜不幸的家庭生活以及战争给尼娜的父母带来的苦难寄予满腔同情.对于尼娜,洛巴金是个从前线来的人.他来自战争,又将走向战争.她因为战争的磨难而爱他,而他则因为她对他的理解而爱。

在尼娜那间小小的、清静的、四周糊了花纸的房间里,洛巴金和尼娜在融融的晨光中边吃早餐边聊天.爱情似乎溶化了冰雪.洛巴金的眼中闪烁着在此之前观众从未见过的生动目光;尼娜的脸变得那么美丽,坦诚、开朗.他们对相互间最细微的感情变化都能立刻作出反应.他们玩笑似地轻松地谈论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洛巴金对尼娜有关前线的种种问题简单而真诚的回答,他为自己作为一个前线战士的谦虚和自豪,使尼娜为他着迷,而尼娜则以自己的深切的关怀和敏锐的理解征服了洛巴金。

月台上,在即将离去之时,洛巴金所感受的这一切的一切多么难以置信啊! 但是,更使他依然惊讶的是,这一切确实发生了.现在,尼娜站在他身边,握着他的手,向他告别: “从现在到战争结束,您不会再到这儿来,我也不会离开这里.我们怎么能再相见? 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了! 这样讲是极其荒唐的.但是我感到,我们不会再相见了.不用谈论寄信的事情! 我自己也想过了,而且我们之间不需要任何承诺.我是多么地想承诺,但还是不要为好.就这样,不要为好? ”……尼娜犹豫不决地站了一会儿,举起一只手,轻轻地用手掌抚摸他的脸,从上到下,然后转过脸,迅速地沿着月台走去,离他越来越远了。

“不要承诺……”洛巴金的耳边仍然回响着尼娜临别的话.她为了以防万一,似乎想用那番活使他得到解脱,但他却不愿解脱.洛巴金突然意识到,在刚刚同他离别的这个女人身上,存在着一种自我牺牲的力量,一种力图由自己来承担一切,而尽量不让别人去肩负困难的力量.对尼娜由衷的感谢与深切的依恋之情猛烈地冲击着洛巴金.他全身心地感受到,这种感情将伴随着他重返前线的日日夜夜。

影片结尾时,洛巴金又回了到前方,“今天是几号? 8 号? ”洛巴金心里想,“如果从19 日早晨,在回莫斯科的路上,绕到波哥列内依、戈罗吉希时,遭到那次轰炸算起,正好是没有战争的20 天.是这样的,又不是这样的.因为……”

他没有来得及想下去.后面的“卡秋莎”大炮已在吼叫.它们那黄色箭头呼啸着迅速掠过头顶,向远方飞去.炮弹爆炸后形成的黑色围墙似的烟雾越来越密集.此刻,观众仿佛又闻到了炮弹和坦克的气味,仿佛又看到了行军壶里的水滴和军大衣领上的泥块……

下页:卡萨诺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