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电影教育文库 < 影视戏剧 < 休闲娱乐 :当前 
民族电影的希望
类别:影音娱乐 专题:

振兴我们中国的电影,我相信是每一个中国观众心底的愿望.中国电影现在与世界电影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好莱坞的强大攻势面前,有没有民族电影生存发展的可能和希望?

我们可以看看其他国家的电影人做到了些什么事.比如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电影近年来越来越引人瞩目.在《鳄鱼邓迪》一炮打响后,《钢琴课》又在世界影坛上红极一时.今年的《钢琴师》 (也译做《闪亮的风采》) 又捧得了“奥斯卡奖”的最佳男演员奖,令世人对澳大利亚电影不敢小看.澳大利亚电影的崛起经历过一个艰苦的过程.60 年代时,一批澳大利亚的电影人自发组织了一个民间团体,开始向政俯提出请求,希望政俯能对民族电影给予资助.在70 年代的时候,他们拍一部电影只能得到7 万美元,被人们当作笑柄.但是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在30 年后,终于创建了属于澳洲文化独有的本土电影工业。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人.有一位中国导演名叫李安,24 岁时他到美国求学,后来很长时间只能闷在家里烧菜.有一天,他拍出了一部电影《喜宴》,这部片子先是拿了第43 届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大奖,后又拿了台湾的“金马奖”、美国“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的提名等一堆荣誉.《喜宴》这部电影我相信中国人都会看得非常会心,因为它把中国人的婚姻态度中最不可言传的微妙之处给描绘得淋漓尽致,看得人啼笑皆非.比如在一个盛大的婚宴上,几百人在同时就餐,餐厅里喧闹非凡.突然听得主持人宣布: “让我们祝某某先生某某小姐白头偕老……”当即有一个吃客道: “原来不是王先生结婚? ”旁边有人说: “二楼还有一桌呢……”我不知道西方的观众是否能看懂,一对结婚的青年在捱过了闹婚的人们一场接一场越来越粗蛮的骚扰后,会累得精疲力竭几乎要虚脱? 但是中国人看到此处必然是口中哈哈大笑,心里一声叹息。

在《喜宴》之后,李安又拍了《饮食男女》,同样引起轰动,又一次入围“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奖.看过《饮食男女》的人都说,看完以后简直馋得要命.你想,片中的厨师光是厨刀就有20 多把,简直把中国的烹饪之道演绎得出神入化! 《饮食男女》当然不是为教你怎样品尝中国菜,但是用这样的内容来展现中国特定文化,真是再妙不过了.李安在去年拍的是《理智与感情》,根据英国作家奥斯汀的古典名著所改编,就是西方文化主流的经典之作,他也不怵,拍得照样出色.李安的创作道路,可以给我们许多的启迪,许多鼓舞.坚持民族风格,并非抱残守缺,狭隘保守,民族的文化只有在创造和开放中,才能保持和发展。

这里还想说另一位中国导演,香港的王家卫.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在前年得了香港电影部的“金像奖”,这是一部风格颇前卫的电影,一名警察和一个餐馆女招待每天在街上相见,但他们彼此极为陌生.一些很荒谬的事把他们联系起来,直到一些很荒谬的事又把他们给分开.后来,女招待当上了身穿制服的空姐,警察却接管了那家餐馆,这时,这对男女却又走到了一起.对于都市中人与人每天擦肩而过却永远隔膜的陌生感,王家卫把握得极为到位.他讲了一个非常荒唐的故事,却讲得那么流畅,那么充满生命力.这样的片子并不表现中华文化的古老传统,但它难道不是中国的优秀影片? 中国怎么就不能有自己的现代都市文化呢?

中国还有一位女导演叫宁瀛.她曾在意大利留学多年,专攻电影,回国后她拍了一部《找乐》,一部《民警故事》.她在拍每部片子前都会花几个月的时间与她要拍的对象们共同生活,她能让非职业演员们——退休老人、警察们自己演自己,比专业演员演得还棒.她拍的电影能捧得一大堆国际奖,但她的电影唯有在中国才能拍成,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影片.看了她的电影,看了李安的电影,看了王家卫的电影,你还会对中国电影没有信心吗?

下页:信息化,个人化,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