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听到人们对一部片子的称赞是: “这片子真实! ”的确,国产片中的矫揉造作虚情假意已经到了让人深恶痛绝的地步,大家对电影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虚假.如果要给国产片挑毛病,众口一词首先要声讨的就是虚假。
这么说,“真实”乃是电影的最高境界了? ——要真的给你一部完全“真实”的片子,你未必爱看.比如,就把电影摄影机架在大街上,一天24 小时忠实记录大街上人的所有活动,这样的片子拍出在电影院里你会看得下去? 这可是最真实的.所以我们所爱看的被称作好电影的片子,一定是有取舍有处理的。
在电影的发展史上,一直就有这么两种大的流派,一派被称作“技术主义”,强调的是电影的各种技巧如蒙太奇 (镜头剪接) 等等,好莱坞著名导演希区柯克下过一个定义: “电影是把平淡无奇的片段切去后的人生”,人生的片段在运用各种电影手段精心选择精心剪辑后完全可能是另一个样子,会变得非常好看,也可能会完全走样.所以这种技术主义也可以说是一种以假充真的制造幻梦的艺术。
电影史上的另一流派被称作“写实主义”,就是主张要用摄影机忠实记录眼前的一切,杜绝那些“造假”的花招.写实主义的源头应该从纪录片算起,电影史专家将英国的纪录片运动看作是写实主义的最早代表,其名片《北方的纳努克》不仅对故事片更对纪录片和电视影响巨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写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其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十点钟》在我国都放映过.新现实主义电影对“真实”的要求到了苛刻的地步: 它不用职业演员,常常是剧中人自己“演”自己;不写一个虚构的故事作为剧本,常常是随着拍摄现场发展到哪就算哪;大量使用长镜头,因为他们认为镜头一旦切割成短的再组接就有了做假的可能,等等.这样的片子看起来就像是纪录片,它所蕴含的真实的魅力的确是技术主义电影无法做到的.但是,这样的电影更大的意义是在文化上而非商业上.普通百姓毕竟大都是把电影当成娱乐品的,能在电影院里耐心地看一部没有故事、人物也不漂亮出众、情节又无戏剧性冲突的影片的人不会太多.所以写实主义电影的票房一般都没法与技术主义电影相比。
虽然“以假充真”的技术主义电影一直是电影的主流,但是技术主义电影会吸取写实主义电影的许多手法,当然,仍是作为一种技术,也就是说,追求真实性也是电影技术之一.怎样在拍摄时尽量减少人为干扰,甚至在大街上偷拍,如张艺谋在《秋菊打官司》里所做的那样,镜头组接上使用长镜头,在制景、表演、化妆上都严格要求逼真,在声音上使用同期录音,考虑使用非职业演员等.好莱坞多年的电影制作会形成一套规范,做不到这些,电影就不合格.当然,他们使用这些手法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真实”,只是为了制造一种“真实感”,以吸引观众.同样道理,说到我们的一些低劣国产片之所以给人“虚假”的印象,部分原因也在于它们的技术太差,制造不出真实感来。
电影片子过去被人称为“电影骗子”,这不无道理,电影的手段是如此之多,同样一个场面,拍的角度不同,镜头调度不同,前后组接不同,取舍材料不同,也许给人的印象会截然相反,到底哪一种是“真实”的呢? ——从另一方面说,比起绘画、戏剧、文学等等艺术,又没有哪一种艺术能够把现实记录得像电影那么逼真.这就是电影艺术的无限丰富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使得电影艺术家们乐此不疲地探索,陶醉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