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欲海回狂 < 因果教育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心性不生不灭,为何又言无来无去?
来源:安士全书 类别:性学阐微类

问:性无生灭,略知其概。性无去来,所不解也。答:乍去乍来者,妄想心也,非真性也。真性之大,包乎虚空。大千世界在我性中,不过如海上一浮沤(ōu)耳。

【白话译文】

问:“心性无生灭,略知梗概了。至于心性无去来,不能理解。”○答:“忽去忽来的,是妄想心,不是真实心性。真实心性之大,能含包虚空。大千世界在我心性中,不过如沧海中一小水泡。”

附录: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虽是约法身以明义。实则二身之义,亦已兼明。善通达者,便当返观自己五蕴色身,虽有来去。而本具之佛性,实不来不去。便从来去皆不上契入。…

离相者,为令回光返照以证性也。性既证得,正须现相。然欲证果后,不沈空滞寂。又须修因时,观空而不偏空。此所以既令不取,复令不灭,两边不著耳。

且佛理、佛说,无不圆妙。虽只说不取相,其实已通于性。何以言之。一有所取,便成为相而非性矣。故二乘偏于性边,佛则呵斥之曰:沈空滞寂,未能见性。盖曰沈、曰滞,即形容其取著之相也。沉滞之相现,不沉滞之性隐矣。故曰未见性也。所以不取相一语,贯彻二边,当如是领会也。

至如此中,不曰有来去,亦不曰无来去。但曰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双照二边,尤为圆融。何以故?若定说有来去,则偏于相边矣。若定说无来去,又偏于非相边矣。今如是双照二边而说,正显性相双融之义也。性相双融,便是平等一如也。又如如来一名,虽以称法身,其实已含有二身。不然,来字无所属矣。所以即此名称,已足显明虽有三数,而非三体之义。前约如字明义,则通于诸法边,而曰诸法如义。今约来字明义,则通于不来不去边,而曰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皆世尊苦口婆心,教导学人于佛说之一切法,皆当如是了解。便能通达乎性相一如,法界平等也。…

念佛人尤当通达此理。须知弥陀来接,而初未尝来也。往生西方,而亦未尝去也。然虽未尝来去,亦何妨现来现去。何以故?不来不去者,理体也。有来有去者,事相也。理事从来不二,性相必须圆融。故尽管不来不去,不碍有来有去;尽管有来有去,其实不来不去。最要紧者,即是来去要在不来不去上体认;不来不去即在来去上做出。(江味农《金刚经讲义》)

按:有来有去是相用,无来无去是性体。心性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不可以大小而言之。若言心性有来去,即是说心体有大小,有方位,与前说相悖。佛十名号之如来,即使从心性上说,从法身上讲,故言无来无去。

下页:三途恶报,是阎君所判,还是自业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