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伶牙利嘴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声东击西
类别:论辩的艺术与技巧 来源:

声东击西, 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不直接从这个目的正面去说, 而从相反的方面入手实则说的是正面达到的目的。

东与西, 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东西, 声东又怎么击西呢? 事实上确实可能, 因为东与西虽然彼此相反, 但又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 都会对它周围的事物产生影响, 在其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就会形成一个影响场.所以, 使用声东击西法时要特别注意事物的联系性。

据《晏子春秋》记载, 齐景公爱打猎, 非常喜欢养老鹰捉兔子.一次, 烛邹不慎让一只鹰逃走了, 景公下令把烛邹推出斩首。

晏子为救烛邹, 拜见景公说: “烛邹有三大罪状, 哪能这么轻易杀了呢? 请让我一条系数出以后再杀他, 可以吗? ”

齐景公说: “可以.”

晏子指着烛邹的子说: “烛邹, 你为大王养鸟, 却让鸟逃走, 这x是第一条罪状, 你使得大王为了鸟的缘故而系人, 这是第二条罪状, 把你杀了, 天下诸侯都会责怪大王重鸟轻士, 这是第三条罪状.”

齐景公只好说: “别杀了, 我懂了你的意思.”

这里, 晏子使和的是声东击西法, 表面上好像是给烛邹加罪, 实则是在为他开脱;表面上是在为齐景公说话, 实则是在指出他重鸟轻士的过错, 这就是说话之声与意之所指的方向刚好相反.这样, 既避免了为烛邹说情之嫌, 又真正救了烛邹;既指出齐景公的错误, 又没有伤害齐景公的面子。

1957 年, 毛□东率我党代表团出席同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党的代表会议.会前, 中苏领导人就“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提法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论。

有次毛□东与赫鲁晓夫共同进餐.赫鲁晓夫不失时机地想宣扬他的观点, 但毛□东转而与赫鲁晓夫就另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赫鲁晓夫同志, 你对我们提出的"百花齐放"这个口号怎么看.”赫鲁晓夫为难地眨眨眼.他早已请人捎话到北京, 表示过这个口号的忧虑。

“毛□东同志, 我想, 你们的本意可能是说在文化艺术中要允许不同的倾向发展, 允许不同的学术思想争鸣……可是, 花是有各种各样的——有美丽的花、丑恶的花, 甚至有毒的花, 对于有毒的花就不能让它开.”赫鲁晓夫小而胖的手做了一个有力的掐掉的动作, “要掐死! ”

“ 我们不掐死, 留在那里做对比, 做反面的教员.”

赫鲁晓夫以沉默表示反对这个口号。

毛□东又说: “苏联报刊不发表这个口号, 我们是理解的, 赞成的, 因为各国有各国的实际情况, 这个口号对于苏联也许是不适合的, 情况不同么, 都要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毛□东表面上讨论“百花齐放”这个问题, 实则是不同意赫鲁晓夫把“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观点写进会议宣言.赫鲁晓夫虽不失精明, 但还是落入了毛□东声东击西的圈套.他已经不知不觉同毛□东一道论证了“从各国实际情况出发, 不能强加于人”的观点, 这样, 就便再把“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问题搬到餐桌上来使用声东击西法, 从人的心理来看, 也是可取的一种方法.爱面子是人皆有之的自尊心的表现, 如果在语言或行为上直接损伤了对方的面子, 那么, 即使这个语言或行为是善意的, 对方也难以接受, 而采用声东击西法就可以避免这一点。

日常生活中, 如果看到别人有缺点而不予批出, 任其发展, 结果是害了别人, 但直接指出又恐对方接受不了, 这时就可以采用声东击西的说话技巧。

下页:顺水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