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遣词论辩总是与常人不同, 因为创造丰富多彩的形象以表达同一层意思本来就是他们的职业。
19 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 对自己的创作, 非常严肃认真, 非常注意独创性.对那些模仿、抄袭行为深恶痛绝。
有一次, 一位作曲家演奏自己的新作, 特意请罗西尼去听他的演奏.罗西尼坐在前排, 兴趣勃勃地听着, 开始听得蛮入神, 继而有点不安, 而再脸上出现不快的神色。
演奏按其章节继续演下去, 罗西尼边听边不时把帽子脱下又戴上, 过一会, 又把帽子脱下, 又戴上, 这样, 脱下戴上, 戴上又脱下, 接连好几次……
那位作曲家也注意到了罗西尼的这个奇怪的动作和表情, 就问他, 这里的演出条件不好, 是不是太热了, “不, ”罗西尼说, “我有一见熟人就脱帽的习惯, 在阁下的曲子里, 我碰到那么多熟人, 不得不频频脱帽了.”
对音乐家来说, 闻其声, 如见其人。
也有一个故事说, 有一天, 一位年轻人来到某编辑部, 将自己一篇抄袭的作品送给编辑看.编辑看了以后问他: “这篇小说是你自己写的吗? ”“是我自己写的, 我构思了一个月的时间, 整整坐了两天才写出来啊! 写作真苦! ”
“啊! 伟大的契诃夫先生, 您什么时候复活了啊! ”
听了编辑的话, 那青年满面羞愧, 十分内疚地离开了编辑部。
对于从事文学的人来说, 见其字, 如见其人。
中国古代有个窃诗自辩的故事, 也很有意思: 说的是有个叫魏周辅的人, 送诗给陈亚看, 其中抄袭了古人两句诗, 陈亚对他很不客气.魏周辅又送上一首绝句说:
“无所用心叫"饱食", 怎胜窗下作新词? 文章大都相抄袭, 我被人说是偷诗.”
陈亚按照他的原韵和了一首说: “以前贤人该加罪, 不敢说你爱偷诗.可恨古人太狡猾, 预先偷了你的诗.”
古人偷窃后人诗, 那绝对是诗人的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