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伶牙利嘴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因人施言因材施教
类别:文学故事 来源:

儒家的创始者孔子, 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相传他有弟子三千, 其中著名的有七十多人, 他对学生善于采取因材施教, 因人施言的方法, 至今这种方法部具有极为广泛的借鉴意义.下面, 我们看看孔子是如何因人施言的。

有一天, 孔子的学生子路问道: “老师, 听到了是否马上就行动? ”孔子回答说: “你有父亲和哥哥在, 怎么能不请示他们贸然行事呢? ”又有一天, 孔子的另外一位学生冉有也问: “老师, 听到了是否马上就行动? ”孔子回答说: “既然听到了当然要行动! ”

孔子的学生公西华对以上两次回答都听到了, 但公西华疑惑不解, 为什么老师对同一提问, 回答却截然不同? 于是, 他便去问孔子: “老师, 子路问你听到了是否马上行动? 您回答说叫他去请示他父亲和哥哥;冉有问您听到是否马上行动? 您却回答说应当马上行动.请问老师为什么对同一提问, 作出截然相反的回答? ”孔子回答说: “这叫做因人施言, 因为冉有办事畏缩犹豫, 所以我鼓励他办事应当果断一些, 是叫他看准了马上就去做;由于子路性子急躁, 好勇过人, 因此我得约束他一下, 让他应三思而行, 叫他去征求他父亲和哥哥的意见再行事.”公西华听老师这么一说, 真是茅塞顿开。

过去, 孔子曾经批评子路说: “子路, 我看你好勇超过了我, 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有一天, 孔子叫子路、冉有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子路抢先说道: “假如去治理一个拥有一十辆兵车, 且又遭战乱和饥荒的国家, 只需三年, 我就能使他们既勇敢善战, 又憧得礼仪.”然后冉有说: “如果叫我去治理一个小国, 三年后, 可使百姓温饱.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 那只有等待有德行的人来实行了.”冉有的话暴露出他畏缩犹豫的性格.以此可见, 孔子是根据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性格特点, 加以因材施教, 因人施言的。

下页:一切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