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读书随笔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身后之名
类别:文学故事 作者:叶灵凤

英国十九世纪末的薄命文人季辛 (George Giss-ing) , 生前住在伦敦卖文为活, 潦倒不遇, 所入不够生活, 有时穷到面包都吃不起, 只以扁豆度日.他的宿处没有盥洗的设备, 每天借了看报为名, 到伦敦博物院阅览室的盥洗室去解决这问题.盥洗室的管理人发现他天天光临, 而且将那里当作了浴室和洗衣作, 于是这位绅士态度的管理人便在门口贴上一张字条, 上面写着:

此间设备系供偶然盥洗之需而设。

借以使季辛自己心里明白.文字生活窘迫到这样, 真是使人慨叹.季辛在生前曾时常希望似的叹息:

“我如果能吃得饱就好了! ”

这是他一面饿着肚子, 一面又在写文章时的叹息.从这上面, 可知他一生从文字所换得的生活如何了。

季辛秉性孤高, 写文章不肯俯合时流, 所以不为当时的读者所认识, 以致衣食不全, 潦倒终身, 但是自从他去世以后, 他的轻松的散文, 严肃的文体, 渐为世人所爱好, 声名竟一天一天的大起来.以前在文学史上没有余地可容的他, 现在也渐渐占着显要的地位了。

现在有许多人爱读季辛的文字, 夸赞他的文体.他的遗作都从新印行, 甚至版本收藏家都在收买他的原版旧书.他的一册小说《黎明中的工作者》的初版本, 在当时也许是标价一便士还无人过问的旧书, 一九二九年在美国古书市场上竟卖到八百五十元美金的高价。

季辛在九泉之下, 如知道这情形, 生前连肚子也吃不饱的他, 死后他的一册书竟卖到八百五十元, 对于这身后之名, 我不知道他是微笑还是痛哭.但无论怎样, 从同样以文字为生的我们看起来, 这诚是一件值得咀嚼的事。

我们是该迎合时流, 以期眼前的温饱, 还是为了自己文字的永久生命, 宁可忍受生前的冷落和饥饿?

季辛有一册《越氏私记》 (The Private Papers ofH.Ryecroft) , 是目前最为人传诵的散文集.这册书是他假托一位作家辛苦一生, 仅能温饱, 因此从不曾写过一篇满意的文字, 一切都是糊口之作.晚年忽然得了一笔遗产, 可以衣食无忧, 不必斤斤以文字谋生, 于是便发誓要写一部不是为书店老板, 不是为读者, 而是为作者自己意兴所至的著作, 于是便写成了这部随笔.这是季辛的假托, 同时也可说是他一生最高的幻想。

郁达夫先生很赏识这书, 施蛰存先生和我也有同嗜.不久以前听说他要将这书译成中文, 不知已著手未? 无相庵随笔的风韵, 正是最适宜移译季辛这部名作的。

下页:书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