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文艺随笔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卜迦丘的《十日谈》
类别:文学杂谈 作者:叶灵凤

象一切伟大的文艺名著一样, 卜迦丘的《十日谈》也是被人谈论得很多, 可是很少人曾经读完过的一本书.我们虽然早已有了删节过的不完全的中译本, 但看来恰如其他国家的许多卜迦丘的读者一般, 我们所欣赏的也不过是其中捉夜莺的趣谈或魔鬼进地狱的故事而已。

在意大利文学史上, 卜迦丘的《十日谈》曾与但丁的《神曲》并称.但丁的长诗题名是《神曲》, 《十日谈》则被称为“人曲”.一个是诗, 一个是散文, 一个描写未来的幻想生活, 一个描写眼前的现实生活.两部作品的风格和目的虽然不同, 但在文艺上的成就却是一样, 都是十四世纪所产生的一时无两的杰作.其实, 卜迦丘所描写的和但丁所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世界, 不过但丁着重这一个世界的生活和另一个想象中的未来世界的关系, 卜迦丘则抛开了人和“神”的未来关系, 全部着重眼前这个世界的一切活动.在他的书中, 世界就是世界, 人就是人, 不管他或她的职业和地位如何, 他们都受着人性的支配.这就是这部作品被称为“人曲”的原因.西蒙斯在他的大著《意大利文艺复兴史》中说得好:

“但丁在他的神曲中企图对于世界的基本现象予以揭露, 并且赋予它们以永久的价值.他从人性与神的关系去着手, 注意这个世界的生活与坟墓那边生活的关系.卜迦丘则仅着重现世的现象, 无意去寻求经验的底下还有什么.他描绘世间就如眼见的世间, 肉就是肉, 自然就是自然, 并不暗示还有什么灵的问题.他将人类的生活看成是运气、诙谐、欲望和机智反覆的游戏.但丁从他灵魂的镜子中视察这个世界, 卜迦丘则用他的肉眼;但是这两个诗人和小说家却从同一人类中去采取题材, 在处理上都显示同样深切的理解”。

正因为卜迦丘在他的《十日谈》中将这个世界描写得太真实了, 太没有顾忌了, 遂使这本该是欢乐的泉源的好书 (作者自己曾表示写这本书的用意是这样) , 却招惹了许多愚昧的纷扰和褊狭的嫉愤.从它初出版以来, 这本书就被梵谛冈列入他们的禁书索引中, 经过了五六个世纪, 至今仍未解禁.同时, 在这期间, 伪善者对于这本书所表示的误解和愚昧, 并不曾因了人类文化的进展而有所醒悟。

乔奥伐里·卜迦丘, 这位《十日谈》的作者, 父亲是意大利人, 母亲是法国人.他是在巴黎出世的, 出生年代和日期没有准确的记载, 这是因为他父亲是在巴黎作客期间结识这个法国妇人的, 年代大约是一三一三年左右.他父亲后来似乎并未与这个法国妇人正式结婚, 因此有人说卜迦丘象达文西一样, 也是一个私生子, 甚至有人说他根本不是这个法国妇人生的.但无论如何, 他含有法兰西的血统却是一件没有人否认的事实.也许就是这一点渊源, 使得他的《十日谈》充满了法国中世纪文学特有的机智讽嘲和诙谐趣味。

卜迦丘的父亲是商人, 他跟随父亲回到佛罗伦梭以后, 父亲有意要使他成为商人, 后来又想他学习法律, 但这一切安排都不能阻止卜迦丘对于文学诗歌的爱好.他成为但丁的崇拜者, 曾写过一本但丁传, 这书至今仍是研究但丁生活的最可靠的资料.象但丁的伯特丽斯一样, 他也有一位爱人, 这是一个有夫之妇, 卜迦丘将她理想化了, 取名为费亚米妲, 用来媲美但丁的伯特丽斯, 后来并用这美丽的名字写了一部小说。

除了上述的两部作品外, 卜迦丘又写过好些长诗和散文, 但他主要的作品乃是《十日谈》, 而且仅是这一部书也尽够他不朽了.《十日谈》作于一三四八年至一三五三年之间.当时欧洲人还没有发明印刷, 这书只是借了抄本来流传, 直到一四七一年才有第一次印本出版, 因此这书也是欧洲最早的印本书之一。

《十日谈》 (Decameron) 的巧妙的结构和它得名的由来, 是这样的: 一三四八年左右, 佛罗伦梭发生了一场流行的大瘟疫, 死亡枕藉, 人烟空寂, 幸存的都纷纷逃往他处避疫.这其中有七位大家闺秀和三个富家青年, 也都是从佛罗伦梭逃避出来的, 偶然大家不约而同的在一座山顶上的别墅中见了面.因为是萍水相逢, 大家无事可做, 便互相讲故事消磨客中无聊的岁月.当时大家约定每天推一人轮流作主人, 每人每天要讲一个故事.这样一共讲了十天, 总共讲了一百个故事.恰好疫氛已过, 大家便互相告别各奔前程去了.因为这些故事都是在十天内讲出来的, 因此这书就名为《十日谈》。

卜迦丘实在是古今第一流的讲故事能手.在《十日谈》里, 他的态度冷静庄重, 不作无谓的指摘和嘲弄, 也不抛售廉价的同情.他不故作矜持, 也不回避猥亵, 但是从不诲淫.那一百个故事, 可说包括了人生的各方面, 有的诙谐风趣, 有的严肃凄凉, 但他却从不说教, 也不谩骂.他将贵族与平民, 闺秀与娼妇, 聪明人与蠢汉, 勇士与懦夫, 圣者与凡夫, 都看成一律, 看成都是一个“人”.而且在人生舞台上, 有时娼妇反比闺秀更为贤淑, 蠢汉更比聪明人占便宜, 而道貌岸然的圣者却时常会在凡夫俗子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 引起一般听众的喝采, 同时却激起了伪善者和卫道之士的老羞成怒.正因为这样, 这《十日谈》虽然时时受到指摘和诬蔑, 但仍为千万读者所爱好, 使他们从其中享受到了书本上的最大的娱乐。

《十日谈》里的故事, 多数并非卜迦丘的创作, 而是根据当时流传的各种故事加以改编的.因为说故事和听故事正是中世纪最流行的一种风尚.这些故事大都来自中东和印度, 有的出自希腊罗马古籍, 有的更是欧洲各国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经过了卜迦丘巧妙的穿插和编排, 便成了一部古今无两的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宝库.有一时期, 法国有些学者指摘卜迦丘的《十日谈》抄袭法国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颇多, 但这并不能损害《十日谈》在文艺上的价值, 正如莎士比亚和乔叟虽然也从《十日谈》汲取他们的剧本和长诗题材, 但也并不减低他们的成就一般。

为了反抗僧侣们所标榜的不近人情的禁欲主义, 出现在黑暗的中世纪的这部《十日谈》, 可说是给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照耀开路的一具火把, 因为他首先将“人”的地位和权利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了。

下页:茶花女与《漫侬镊实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