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曼的《歌德谈话录》, 这一部曾被尼采誉为“德国的一本好书”, 是研究歌德作品和思想的第一手好资料, 内容真是太丰富了。
艾克曼是歌德晚年所聘用的秘书, 帮助歌德整理校订稿件的.艾克曼的这一项任务, 开始于一八二三年, 这时艾克曼三十一岁, 但是歌德已经七十四岁, 虽然体力和精神仍很充沛, 不过到底年纪大了, 五十多年的工作成就亟待整理, 自己手边又有新的工作要做, 久想找一个适当的助手来帮忙, 恰巧艾克曼在这时来到魏玛, 他从小就是歌德的崇拜者, 熟读他的作品, 久想找机会接近这位巨人.他这次到魏玛是来找职业的, 因此来得正巧, 歌德同他谈了几次话, 就看出这正是自己所渴望的一个好帮手, 立刻就邀请他担任了这职务.从一八二三年开始, 直到一八三二年歌德去世为止, 艾克曼成了他的最后十年生活中每日不离的伴侣。
一八三六年, 艾克曼出版了他的这部《歌德谈话录》第一第二卷, 这是根据他自己的札记和歌德的信件遗稿编写而成, 是一种近于日记体的记事文.我们今日所知道的歌德晚年生活的故事, 全是依靠了艾克曼的这本书.他在一八四八年又发表了一册续编, 后来还准备用新的材料再补充, 未及写成便去世了。
当然, 伟大的歌德, 并非靠了艾克曼的这部书, 才为世人所知的.但是若没有艾克曼, 我们今天就无法知道这个巨人在晚年的一些生活和思想活动的详情.再有, 艾克曼的记载, 不是一个受薪的秘书无关心的记载, 而是一个弟子, 一个崇拜者, 一个友人的忠实而且同情的叙述.艾克曼的《歌德谈话录》, 一直记叙到一八三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为止, 三月二十二日歌德便去世了.在他的这本书的最后, 艾克曼记载了他瞻仰歌德遗体的印象.他说:
“歌德去世次日的清晨, 有一种深湛的愿望使我想再见一见他的人世躯壳.他的忠忱的老仆斐特烈, 给我打开了他长眠在里面的厅房.他躺在那里, 好象在睡眠中一样, 在他高贵的脸上笼罩着一种深刻的宁静肃穆之感.巍然的眉宇之间似乎仍在孕蓄着思想.我很想获得一绺他的头发作纪念, 但是由于对他的尊敬, 不敢动手去剪……”
艾克曼这么瞻仰了歌德的遗体之后, 又用手放到他的胸口, 感到一派深湛的静默, “于是我连忙回过头去, 隐忍已久的眼泪已夺眶而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