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鲁迅书话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食人人种的话译者附记
类别:文学杂谈 来源:

查理路易·腓立普 (Charles-Louis Philippe1874——1909) 是一个木鞋匠的儿子, 好容易受了一点教育, 做到巴黎市政厅的一个小官, 一直到死.他的文学生活, 不过十三四年。

他爱读尼采, 托尔斯泰, 陀思妥夫斯基的著作;自己的住房的墙上, 写着一句陀思妥夫斯基的句子道:

得到许多苦恼者, 是因为有能堪许多苦恼的力量。

但又自己加以说明云:

这话其实是不确的, 虽然知道不确, 却是大可作为安慰的话。

即此一端, 说明他的性行和思想就很分明。

这一篇是从日本堀口大学的《腓立普短篇集》里译出的, 是他的后期圆熟之作.但我所取的是篇中的深刻的讽喻, 至于首尾的教训, 大约出于作者的加特力教思想, 在我是也并不以为的确的。

一九二八年九月二十日。

□1928 年10 月刊《大众文艺》月刊第1 卷第2 期□后收入《译丛补》

书斋生活与其危险译者附记

这是《思想·山水·人物》中的一篇, 不写何时所作, 大约是有所为而发的.作者是法学家, 又喜欢谈政治, 所以意见如此。

数年以前, 中国的学者们曾有一种运动, 是教青年们躲进书斋去.我当时略有一点异议, 意思也不过怕青年进了书斋之后, 和实社会实生活离开, 变成一个呆子, ——胡涂的呆子, 不是勇敢的呆子.不料至今还负着一个“思想过激”的罪名, 而对于实社会实生活略有言动的青年, 则竟至多遭意外的灾祸.译此篇讫, 遥想日本言论之自由, 真“不禁感慨系之矣”!

作者要书斋生活者和社会接近, 意在使知道“世评”, 改正自己一意孤行的偏宕的思想.但我以为这意思是不完全的.第一, 要先看怎样的“世评”.假如是一个腐败的社会, 则从他所发生的当然只有腐败的舆论, 如果引以为鉴, 来改正自己, 则其结果, 即非同流合污, 也必变成圆滑.据我的意见, 公正的世评使人谦逊, 而不公正或流言式的世评, 则使人傲慢或冷嘲, 否则, 他一定要愤死或被逼死的。

一九二七年六月一日, 译者附记。

下页:书的还魂和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