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难结一时之欢, 一饭竟致终身之感, 盖爱重反为仇, 薄极反成喜也。
一饭竟致终身之感: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 韩信穷困的时候, 没有人瞧得起他, 可有一漂母看他饿, 就给他饭吃.韩信当然说些感激的话, 这老太太很生气地回答说: "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 我不过同情你小伙子, 谁指望你报答? "韩信以后显贵发达始终记得这一饭之恩。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不投机, 即使是价值千金的重赏或恩惠, 有时也难以换得对方的欢心, 假如一个人有良心而又重道义, 即使是在人贫困时给他一顿粗茶淡饭的小小帮助, 也可能使他一生不忘此事永远心存感激、回报之心.另外还有一种心理现象, 就是当一个人爱一个人爱到极点时, 如果一不小心感情处置不当就可能会翻脸成仇; 还有一些平常不受重视或者淡泊至极的人, 只要突然给予一点小惠, 就会受宠若惊而对你表示好感成为好事。
郑国曾经派子濯孺子去攻打卫国, 战败, 便逃跑, 卫国派庾公之斯追击.子濯孺子说: "今天我的病发作了, 拉不了弓, 我活不成了."又问给他驾车的人说: "追击我的是谁呀? "驾车的人回答: "庾公之斯."子濯孺子便说: "我死不了啦."驾车的不明白: "庾公之斯是卫国的名射手, 他追击您, 您反说您死不了啦, 这是什么道理呢? "子濯孺子回答说: "庾公之斯跟尹公之他学的射箭, 尹公之他又是跟我学的射箭, 尹公之他是个正派人, 他所选择的学生、朋友一定也正派."庾公之斯追了上来.庾公之斯见子濯孺子端坐不动, 便问道: "老师为什么不拿弓呢? "子濯孺子说: "我今天病了, 拿不了弓."庾公之斯说: "我跟尹公之他学射, 尹公之他又跟您学射.我不忍心拿您的技巧反过来伤害您.但是, 今天我追杀您, 是国家的公事, 我也不能完全放弃."于是, 庾公之斯抽出箭, 在车轮上敲了几下, 把箭头敲掉, 用没有箭头的箭向子濯孺子射了四下, 然后回去了。
谦虚受益满盈招损
欹器以满覆, 扑满以空全; 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 宁处缺不处完。
欹器: 欹, 不正的意思.欹器是古代用来汲水的陶罐, 因提绳位于罐体中部, 所以, 一旦装满了水就会翻倒, 当水满一半时能端正直立, 当水空时就倾斜, 古代帝王把它放在座位左侧, 作为规劝警惕的器具.据《荀子宥坐》篇: 孔子曰: "‘我闻宥坐之器者, 虚则斜, 中则正, 满则覆.’孔子故谓弟子曰: ‘注水焉! ’弟子把水而注之, 中而正, 满而覆, 虚而斜.孔子喟然叹曰: ‘吁,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
扑满: 用来存零钱用的陶罐, 有入口无出口, 满则扑破取出。
欹器因为装满了水才倾覆, 扑满由于腹中空无一物才得以保全.所以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 宁愿处于无争无为的地位, 也不要站在有争有夺的场所, 日常生活宁可感到缺欠一些, 也不要求过分完满。
酒足饭饱时, 再美味的饭肴也引不起食欲; 自满之心, 朴实的真理也难以打动.耶酥也说过: "心贫者有福."有一位大学者到南隐禅师处问禅, 从哲学、科学的角度对禅大力评点了一番.南隐一直默默地听着, 并给他上茶.眼看茶杯已满了, 可南隐还在向杯中倒水.学者说道: "老禅师, 茶已溢出来了.""是啊,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说, "你的头脑中装满了那么多哲学、科学, 我就是跟你说禅, 你也装不进哪! "学者事后感叹道: "茶杯的价值, 不在乎它的质地、外形, 而在于它的里面是空的."
清净布施不责人报
施恩者, 内不见己, 外不见人, 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报; 利物者, 计己之施, 责人之报, 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斗粟: 斗是量器名, 十升为一斗.粟是古时五谷的总称, 凡未去壳的粮食叫粟。
万钟: 钟是古时量器名.万钟形容多。
百镒: 古时重量名, 二十四两为一镒。
施舍恩惠给别人的人, 不可老把这种恩惠记在心头, 不应有让别人赞美和回报的念头, 这样即使是一斗米也可收到万钟的回报; 一个用财物帮助别人的人, 不但计较自己对人的施舍, 而且要求人家的报答, 这样即使是付出一百镒, 也难收到一文钱的功效。
"施而无求", 可以孙思邈为楷模。
孙思邈是唐代名医.在他的行医生涯中, "涤尽渣滓, 斩绝萌芽", 献身医道, 为大众解除疾苦, 不受名利之诱.凡病家请求出诊, 他从不瞻前顾后, 不考虑自己的吉凶安危, 也不惧怕路途遥远艰险, 无论昼夜寒暑, 饥渴疲劳, 都要"一心赴救", 而且从不问病家地位高低、贵贱贫富, 也不念恩怨亲疏, 一视同仁。
他不仅毕生救死扶伤, 而且在古稀之年开始写《千金要方》, 直至百岁高龄, 仍然思路敏捷。
普渡众生, 首重布施, 然而, 布施应不图回报; 布施应是给人利益, 给人快乐, 给人欢喜, 给人方便.南北朝时期梁国的天子武帝是一位热心的佛教信徒, 传说他曾身披袈裟, 宣讲过《放光般若经》.世人尊称他为"佛心天子".这等虔诚的信徒, 听说大圣达摩从印度已到中国, 自然是立即宣诏下旨, 派人把达摩接进京城, 一见面, 武帝就开口问道: "孤家建立了众多寺院, 供养了許多僧众, 抄了很多佛经, 肯定有功德吧! "不料大师的回答与武帝的期待正好相反: "无功德."思求功德谋现世利益的人, 与真正的宗教是无缘的, 因为只要有丝毫念己之心, 便不是真正的善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