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智慧故事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小将岳云闯头阵
来源:勇敢机智的故事 作者:

岳云是宋代爱国名将岳飞的儿子, 他在跟随父亲一起抗金的日子里, 驰骋沙场, 立下不少战功.可惜的是, 最后他和父亲一起, 被投降派给杀害了。

岳飞率"岳家军"在长江边上打得金兵大败以后, 迫使金兵好几年没能出战.在这段时间里, "岳家军"在湖北、河南一些地区收复很多失地.他们拿下了金人占据的郢州, 收复了重镇襄阳府后, 准备开始进军随州。

可是, 当宋军把随州围了大半天后, 才知道随州伪知州王嵩极其顽固, 他依仗着随州城高壕宽, 死不肯投降.当时岳家军如果强攻, 伤亡一定很大.牛皋决定诱骗王篙出城的计谋确定了, 可派谁去率领精兵闯城, 牛皋一时拿不定主意.小将岳云听说此事后, 一再向牛皋请战, 牛皋见他态度十分坚决, 就把任务交给了他。

这天夜里, 王嵩手下的人被困在随州城已一整天, 个个盼望救兵前来帮忙.正在此时, 王嵩手下一个守城的将校突然跑到王嵩面前喊道: "大人! 大人! 城外来救兵了! "

王嵩一听, 以为是他早晨派去请救兵的人, 真的把救兵带来了, 忙问: "来了多少人?""可多啦, 他们正在和城外宋军交锋.大人, 我们是不是赶快打开城门, 前去夹击宋军?"

王嵩领着一伙人登上城头, 举目望去, 好家伙! 城外宋营四处起火, 杀声震天, 战鼓声震耳欲聋。

"太好了! "王嵩望着城外大叫一声.然后转身对身旁将领道: "众位将军, 我们的人来啦! 赶快打开城门, 跟我一起冲杀出去, 夹攻宋军, 一定要求全胜! "

城门一开, 王嵩一马当先冲杀出来.可是刚冲出不远, 忽然听到背后一片杀声, 随即见一支人数不多的精兵, 从黑暗中奋勇杀出, 那为首一员手使双锤的小将正是岳云。

此刻, 岳云手舞双锤左右开弓, 直奔城门扑去。

王嵩这才明白, 自己是中了圈套, 又忙调回人马, 拼命向城门杀来, 想抢在岳云前面回城关门.岳云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 他趁手下人正与王嵩交锋的机会, 不怕前后敌军截击, 策马抡锤, 奋力拼杀, 飞也似的向敌城门冲去。

待敌人欲拉起吊桥关城门时, 岳云骑着快马, 已抢占了吊桥, 率先杀进城去。

守城的敌军拼死抵抗, 拿着刀枪, 向岳云扑来.只听岳云大吼一声: "看锤! "几个敌兵应声倒下.又一伙人见打头的这小将武艺如此高强, 不觉心中暗暗害怕.这时不知是谁, 突然大叫一声: "他是岳云."敌军听到这四个字, 立刻吓破了胆, 有的干脆抱头而逃.这时, 岳云又对身后紧跟上来的宋兵下令道: "关紧城门, 拉起吊桥, 不准王嵩进城! "

这时, 宋军大部队在牛皋的率领下, 勇猛杀来, 王嵩回城无望, 正准备夺路逃跑, 却被宋军生擒。

夺取随州战役胜利以后, 人们在夸耀主将牛皋的时候, 牛皋总忘不了赞美岳云, 他多次对岳飞说: "岳云这孩子, 真不愧是岳家子弟, 打起仗来, 还真有股勇劲! "

徐文长难倒窦太师

徐文长从小就很聪明, 十多岁时学问已经相当渊博。

有一年秋试, 皇帝派了一个叫窦光鼐的老太师到绍兴来主试, 他为了筹备考务, 提前来到绍兴。

窦太师每次游街过市, 总是有一块"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扛在前面, 鸣锣喝道, 耀武扬威, 以为自己文章压倒天下, 目空一切, 傲慢非常。

这天, 正是盛暑季节, 天气炎热.徐文长听说窦光鼐要来了, 心想: 把他的御赐金牌除下, 给他一个下马威.主意既定, 就赤膊坦腹, 睡在东郭门内的官道当中。

鸣锣喝道的声音越来越近.头牌执事看见一个小孩睡在官道当中, 就禀告老太师: "有个小孩挡官拦道! "窦光鼐听说挡道的是小孩, 他不以为意, 吩咐停轿, 自己出来看看.只见那拦道的小孩睡得很熟, 连忙把他叫醒.徐文长故作恭敬地站在一旁, 等候发落.窦太师问道: "你睡在石板上做什么?难道不怕皮肤烫焦?"徐文长大方方地回答说: "不做什么, 晒晒肚皮里的万卷书".窦太师听他口气很大, 就说: "既然你喜欢读书, 一定会对对联.我有个上联要你对, 对不出, 你应该让道回避."徐文长立刻提出反问: "如果对得准, 那怎么办?"窦太师心想: 一个小孩有什么了不起.就随口说: "如果对得好, 把全副执事停在这里, 老夫步行进学宫! "

窦太师想起绍兴南街有三个阁老台门, 便随口出题: "南街三学士."徐文长不加思索, 回对: "东郭两军门."窦太师一听, 觉得南街对东郭, 文官对武将, 而且这两个台门都是绍兴城内有名气的, 不由得点头称赞: "奇才! "这时徐文长故意问窦太师: "你那块金牌上的六个大金字, 作何解释?"

窦太师听他问起金牌, 马上得意地说: "皇上晓得我天下无书不读, 因此御赐这块金牌! "徐文长接着又问: "那么, 太师爷, 你对《时宪书》总该熟读吧?"窦太师被问得目瞪口呆, 暗想: 不要说熟读, 就连书名也没有听到过.徐文长见时机已到, 把早已准备好的《时宪书》拿出来, 递给窦太师说: "太师没读过, 学生倒会背."说着, 就朗朗地径自背诵起来, 背得又流利, 又纯熟。

窦太师果然也聪颖, 真是过目不忘, 名不虚传, 等徐文长背完, 他也会背了, 但徐文长还能倒背, 窦太师却不会.徐文长理直气壮地问: "太师爷既有书未读, 那么这块金牌将作何处理?"窦太师尴尬地说: "那当然对我不适用了! "

窦光鼐只好实践自己的诺言, 刚想举步朝学宫走去, 徐文长却叫住他: "启禀太师, 自古中国才子数浙江, 浙江才子数绍兴, 绍兴处处出才子, 太师要小心提防! "窦太师冷笑一声, 愤然而去。

等到开考的时候, 大家写好文章, 收毕文卷, 窦太师吩咐暂勿退场, 一面抽卷阅读, 好的果然很多, 特别是徐文长的考卷写得更好, 但是卷后却画上了徐氏祖先的灵位, 窦太师借此提笔落批: "父亲虽好, 祭祖太早."

为了想试试绍兴才子的本领, 窦太师念了一个上联: "宝塔圆圆, 六角八面四方."叫大家对来.全场默然无声, 大家都想不出好句.窦太师连声催促, 全场只好举起一只手来摇摇.窦太师一看, 没有不摇的人, 连徐文长也在内。

这时候, 窦太师洋洋得意, 禁不住冷言相嘲: "绍兴果然多才子, 对起对来变呆痴! "窦太师正想退场, 徐文长突然高声喊道: "太师你弄错了, 我们都已对出, 而且对得很好."窦太师一下愣住了! 徐文长接下去说: "这个对我们人人从小会对, 因为考场规矩森严、不能你言我语, 闹成一片, 只好用手摇摇作个暗号, 就是对: "玉手尖尖, 五指三长两短.”不是很好吗?"窦太师经他一说, 惊讶得呆若木鸡。

从此, 窦光鼐进出府门, 只听到鸣锣喝道的声音, 再也看不到"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了。

下页:辛弃疾生擒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