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散文之最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最著名的散文家-韩愈
来源:文学百科 专题:文学之最

最著名的散文家, 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 (768—824) .字退之, 河阳 (今河南孟县) 人.自谓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三岁而孤, 由嫂抚养, 刻苦学习.及长, 尽通六经百家之学.贞元八年 (792 年) 进士, 官至吏部侍郎.其间803 年, 因关中大旱上疏奏请减免徭役租赋获罪遭贬;818 年又因上书谏阻迎佛骨触怒宪宗几被杀.卒年57 岁, 后世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反对藩镇割据, 维护王朝统一, 排斥佛老, 主张儒学, 反对横征暴敛, 关心民间疾苦, 热心教育.但宣扬性三品, 反对王叔文改革.他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古文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他以“复古”为旗帜, 主张继承先秦两汉优秀的散文传统, 反对六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偶文风.他强调文以载道, “文道合一而以道为主”, 主张“物不得其平则鸣”, 反对无病呻吟, 要求文章内容充实、形式精美.他说学古文应“师其意不师其辞”, 反对模拟剽窃, 力主务去陈言, 做到“文从字顺”;同时要“因事陈词”, 做到“丰而不余一言, 约而不失一辞”.这些理论, 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更为可贵的是, 韩愈以大量的散文创作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 成为了我国杰出的散文大师.其散文今存300 多篇, 包括政论、书启、赠序、杂说、祭文、状表、碑志等.内容复杂丰富, 形式多种多样, 或议论, 或叙事, 或抒情, 无不各具特色, 不少作品达到了思想艺术的统一.《答李翊书》、《送孟东野序》、《师说》、《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杂说》之四以及《子产不毁乡校颂》等文章,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风格质朴, 语言流畅, 是流传千古的优秀散文.他的议论文, 不管是论政、论道还是谈学, 常用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等手法,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师说》是议论文的代表作, 作者不顾封建传统师道观念的束缚, 针对士大夫耻于相师的不良风气, 论述人必从师和能者为师的道理, 指出“人非生而知之”,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他运用对比手法, 滔滔而论, 汪洋恣肆, 感情充沛, 颇有说服力.《杂说》之四, 借“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比喻贤才难遇知己, 内容犀利, 形式活泼, 短小精悍, 作者一腔愤懑尽露笔端.《原毁》指责当时社会人情的恶薄, 发出公正用人、重用贤能的呼吁.虽多述孔子等人之见, 但从不引经据典, 为散文创作开辟了一种新的形式.叙事散文亦有不少名篇, 无论写人、记事、状物都十分生动.《张中丞传后叙》和《柳子厚墓志铭》等, 善于选择重要事件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刻画人物, 文笔曲折生动, 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前者记叙南霁云等死守睢阳英勇抗敌的事迹, 绘声绘色, 可歌可泣.后者叙述柳宗元一生政治上的不幸遭遇, 指责官僚士大夫社会的冷酷无情.《祭十二郎文》则用抒情笔调, 长歌当哭, 痛悼其侄韩老成, 结合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 写得情真意挚、凄楚动人, 被誉为“祭文中千古绝调”.《送李愿归盘谷序》, 借隐士李愿之口, 刻画和揭露官场的黑暗和大官僚的丑态, 无不穷形尽相, 令人啼笑皆非, 是韩愈早期散文的一篇力作, 被苏轼称为唐代的第一篇文章。

韩愈散文风格刚健雄伟, 气势磅礴, 曲折多变, 流畅明快, 不落俗套.皇甫湜说其文“如长江秋清, 千里一道, 冲飚激浪, 瀚流不滞”.苏询说: “韩子之文, 如长江大河, 浑浩流转.”

韩愈还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巨匠.他散文的语言简练、准确、鲜明、生动, 既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 又善于吸收当代口语创造出新的文学语言, 大大丰富了我国文学语言的词汇宝库, 为汉民族语言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不少精练的警句, 已成为成语至今沿用, 如“垂头丧气”、“牢不可破”、“不平则鸣”、“杂乱无章”、“俯首贴耳”、“摇尾乞怜”、“落井下石”、“动辄得咎”、“轻车熟路”、“佶屈聱牙”等.韩愈的语言艺术, 正如皇甫湜所说: “茹古涵今, 无有端涯, 浑浑灏灏, 不可窥校.”苏轼更称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 得到了当时另一位散文大家柳宗元的密切配合, 在当时就有“韩柳”之称.他们不仅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为散文创作作出了典范.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 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突破了先秦散文和《史记》子、史的形式, 发展了诸如杂文、寓言、人物传记、山水游记等文学性散文, 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 在日常生活之中找到了表现自己叙事、写景、抒情、言志的领域.由于他们的共同努力, 唐代古文运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 完成了文体的革新, 使古典散文在继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即先秦散文之后出现了一个光彩夺目的新的高峰, 对后世散文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北宋中叶, 以欧阳修为首的一批文人, 继承韩柳古文传统, 再次掀起了古文运动.欧阳修和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名家共同努力, 使宋代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再放异彩, 从而使韩柳古文成为了新的文学传统, 因此, 后世对他们便有“唐宋八大家”的称誉.这个新的古文传统, 支配了中国文坛达上千年之久, 明代以唐顺之、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和清代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古文, 都是对唐宋古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 才被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语体散文所替代。

下页:散文最辉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