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 是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约465—约532) 所著《文心雕龙》.刘勰, 字彦和, 原籍东莞莒县 (今属山东) , 世居京口 (今江苏镇江市) , 出身士族, 早孤, 家贫未婚, 笃志好学, 崇尚孔子, 精通儒家经典, 一生跨南朝宋、齐、梁三代, 入梁才入仕, 历任奉朝请、东宫通事舍人等职, 深受萧统器重, 晚年出家为僧, 改名慧地.《文心雕龙》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成书于南齐末年.“文心”, 乃“言为文之用心”;“雕龙”, 乃因“古来文章, 以雕褥成体”, 如雕镂龙纹.若译为现代汉语可名为“文学思想研究”.全书10 卷50 篇38000 字.它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 个部分.总论4 篇, 主要阐述“文原于道”的原则, 是全书的理论基础;文体论21 篇, 分别探讨骚、诗、乐府、赋等35 种文体, 诠释每种文体的名称和特征, 说明它们的起源与演变, 评论作家作品的优点与缺点, 指出其写作方法.其分体的详细、论述的系统周密都远远超过曹丕与陆机.它既是文体论的探讨, 又是前人创作经验的总结, 为建立作者自己的理论打下了基础.创作论19 篇, 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类问题, 其所论的详密深刻, 亦远远超过陆机.批评论5 篇, 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 并对批评的方法作了专门探讨, 是全书的精采部分.最后一篇是全书的序和跋, 说明这部书的名称、写作目的、基本内容以及作者对过去文论的意见和对以后读者的期望等.全书虽然分为4 个方面, 但理论观点首尾一贯, 各部分之间又互相照应, 如他在《附会篇》所说: “众理虽繁, 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 而无棼丝之乱.”其体大思精, 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其书把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的变迁相联系, 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文学的许多重大问题, 着重抨击了当时日益泛滥的形式主义文风, 主张文学须有社会政治内容, 主张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应该并重, 而又尤以内容为重, 并认为“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 文学的演变发展, 都与时代政治有关, 比较全面地说明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作品首尾联贯, 条理井然, 析理绵密, 逻辑性强, 语言典雅华丽.近人范文澜称其“剖析文理, 体大思深, 全书用骈文来表达致密繁富的论点, 婉转自如, 意无不达”。
刘勰继承并发展前人进步的文艺思想, 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人的创作经验, 概括和分析了那个时代的文学现象, 建立了文学批评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把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尽管书中存在对浪漫主义作家作品评价欠当等弊端, 但它仍然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部光辉的巨著, 对唐以后诸如陈子昂、杜甫、白居易、韩愈等作家和批评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