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杰出的豪放词人, 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 与著名散文家、其父苏洵和兄苏辙合称“三苏”.仁宗嘉祐二年 (1057 年) 进士.历官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殿中丞等.神宗时,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 出为杭州通判.后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 (1079 年) 徙湖州, 因作诗“谤讪朝廷”, 讽刺新法, 被捕入狱, 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7 年后徙常州.哲宗即位, 旧党执政, 被起用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后体验到新法仍有可取之处, 故反对当权者尽废新法, 反为守旧派所不容, 再度出任杭州, 后徙颖州、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39 年) 哲宗新政, 重新起用新党复行新法, 再度贬至南疆惠州、琼州、昌化等地.徽宗即位, 1100 年, 遇赦北还.次年7 月病逝于归途常州, 谥文忠.著有《东坡全集》110 卷.存诗2700 多首, 词300 多首, 和许多优美的散文.他处在新旧党争激烈、交替掌权动荡不安之际, 既反对新党变法的激进措施, 又反对旧党的顽固守旧, 故政治上屡遭打击.尽管这样, 他却一直保持着正直不阿的品德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在长期的地方官任期中, 开明干练, 关心人民, 筑堤修渠灌溉农田, 赈灾治病, 办了不少好事.西湖有名的“苏堤”, 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其思想比较复杂, 儒家的思想、庄子的哲学、佛家的解脱兼而有之.他胸怀开阔, 气量恢宏, 以顺处逆, 以理化情, 形成豪爽明朗的性格, 达观快乐的人生观和文学上豪放不羁的风格.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巨匠, 散文、诗、词、书、画成就都很高, 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他主张“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 有力地推动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词自唐、五代到宋初的柳永, 其生命是音乐, 其内容是艳意别情, 填词必以协律为重要条件, 表意必以婉约为正宗.至苏轼, 词如异军突起.他打破了词的音乐的局限, 摆脱了仅仅作为酒边樽前娱宾遣兴的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 成为了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描绘山水田园、抒写身世友情等多方面表情达意的独立发展的新的诗体, 使词达到了“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的境地, 冲破了“诗庄词谐”和“词为艳科”的藩篱, 一洗以艳情别意为内容的狭隘倾向, 扩大了词的题材, 提高了词的意境, 抛弃了词的柔媚婉约的正宗, 创造了大量的文学生命强于音乐生命、题材扩大和内容广泛的具有鲜明个性和豪放风格的词.他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 开拓了词的意境, 打破了词和诗的界限, 以诗为词.一向被诗人写作的题材, 都被他作为了词的题材.尤其是那些爱国忧民、怀古思今、言志咏物以及山水田园等方面的内容, 影响极大, 特别引人注目.在他的词中, 不仅有文人、歌妓, 还出现了老农、村妇、渔夫、弄潮儿等各种人物.在语言方面, 也一变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 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他突破了音律形式的束缚, 注重完美地表达内容与抒发感情.其词才情洋溢, 笔力纵横, 挥洒自如, 想像丰富, 善于夸张和比喻, 融写景、抒情、叙事、说理于一体, 境界开阔, 气势磅礴, 格调豪放, 一扫当时文坛绮艳柔靡之风, 在婉约词派之外, 别立豪放一宗.《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作.前者幻想琼楼玉宇的“高处不胜寒”, 从而转向现实, 虽“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表达热爱人间生活的乐观精神.后者描写了赤壁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和周瑜、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形象, 给人以壮丽的感觉, 字里行间流露出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迈心情.有少数词章尚有剪红刻翠的婉约风格, 但仍显出了作者丰富的艺术才能.后人对苏轼的词评价很高.胡寅说它“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摆脱绸缪婉转之度”, “指出向上一路, 新天下耳目, 弄笔者始知自振”。
苏轼以其丰硕的成就, 雄居于北宋中期文坛领袖的地位.他的诗题材广阔, 同情人民疾苦, 谴责官吏贪鄙, 关切国家安危, 歌颂祖国山川, 语言明快俊美, 风格自由奔放, 比喻新颖贴切, 想象丰富奇幻, 夸张出人意外, 富于浪漫色彩.散文挥洒自如, 平易近人, 夹叙夹议, 情景交融, 亦文亦诗.政论文别具一格, 汪洋恣肆, 雄辩宏论, 大有战国纵横家之风。
苏轼以丰富的、多方面的创作实践, 继承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事业和成就, 最后完成了诗文革新运动, 并把这运动的精神扩展到词的领域, 创立了豪放词派, 开南宋张孝祥、辛弃疾等爱国词人之先河.特别是辛弃疾等人, 继承和发展苏词豪放精神, 形成了“苏辛”豪放词派, 使宋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为了纪念苏轼, 在四川眉山县修建了纪念馆, 在湖北黄冈和江苏宜兴建了陈列馆和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