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较全面的戏曲论著, 是明代的戏曲理论家、作家王骥德 (? —1623) 所著《曲律》.共4 卷40 章.它系统论述了中国戏曲的起源, 南曲和北曲的发展, 戏曲声律、修辞、曲白、表演以及作家作品等方面的问题.兼论剧本结构、情节、宾白、科浑等问题, 对杂剧、传奇及散曲等作品亦有所评论.他指出南北曲用韵应有区别, 不能统以《中原音韵》为准.强调戏曲创作前的整体构思, 注重宾白与插科, 认为“戏剧之道, 出之贵实, 而用之贵虚”, “不在快人, 而在动人”.重视戏曲的本色, 认为戏曲应以“模写物情, 体贴人理”为重, 不可一味“卖弄学问, 堆垛陈腐”.同时, 批评了当时戏曲领域的不良现象, 指出了戏曲发展的必然性, 肯定了前人的创作成就, 评价了今人的创作实践, 对戏曲发展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主张既重视曲律, 又注重内容与词藻.总之, 全书所论门类详备, 见解精辟独到, 和吕天成在万历年间 (1573 年—1620 年) 所著品评南戏的《曲品》, 被誉为“论曲双璧”, 对以后的曲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存有明天启四年 (1624 年) 的原刻本。
最早研究南戏的著作
最早研究南戏的著作, 是明初文学家、戏剧家徐渭 (1521—1593) 所著古典戏曲论著《南词叙录》.它论述宋元南戏的源流及发展、南戏的风格特色与声律, 评论南戏作家和作品, 考释南戏常用术语和方言等.其中载有南戏剧本60 余种, 这些剧本多为元代作品.最后还附有宋元明南戏作品目录113 部.作者认为南戏经宋历元, 值高明的《琵琶记》出现, 才使这一来自民间的小戏登上了大雅之堂.它还批判了从《香囊记》以来“以时文为南曲”的倾向, 主张戏曲要“感发人心, 歌之使奴、童、妇女皆喻”.它也是宋元明专论南戏的唯一著作, 对今天的戏曲研究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