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专写神仙鬼怪的小说, 是魏晋时期 (220 年—420 年) 的志怪小说.“志怪”一词, 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志怪小说和同时的志人小说, 因其文体均介于笔记和小说之间, 故被统称为笔记小说.志怪小说源于古代神话传说, 其数量很多, 现存仅有30 余种.先秦出现的《汲冢琐语》和《山海经》, 是志怪小说最早的雏形.魏晋南北朝, 是志怪小说成熟和鼎盛时期, 可考者就有90 余种, 成就最高的是干宝的《搜神记》, 而《董永》、《韩凭夫妇》和《吴王小女》已接近成熟的小说.志怪小说大多是道士、佛徒自神其教之作, 内容或讲神仙道术、或谈巫鬼妖怪、或夸殊方异物、或言佛教灵异, 目的皆在证明神仙及幽冥世界的富有和神鬼的威灵, 宣扬宗教迷信.另部分民间故事, 则是这类小说的优秀作品, 它们借助神怪题材, 反映广大人民的思想愿望.有的直接暴露封建统治者的凶残, 表现人民对统治者的坚决斗争和劳动人民善良、勇敢、乐于助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反映封建婚姻制度下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幸福而斗争的故事, 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 有的是针锋相对, 写不怕鬼的故事.志怪小说大多采用非现实的故事题材, 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宣扬神怪的是消极浪漫主义, 民间故事则是积极浪漫主义.它们在小说发展的艺术形式上不过粗陈梗概, 但有些作品结构比较完整, 描写也较细致生动, 已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志怪小说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唐代传奇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开了中国小说史上专写神仙鬼怪一派的先河.宋代话本中的灵怪、烟粉、神仙、妖术等类, 乃至明清章回小说的神魔小说, 无不受到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它的出现, 虽然还是初陈梗概, 也还没有成为文人的自觉创作, 但它却使中国古代小说从史书中分离了出来, 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而发展.至清初, 蒲松龄以传奇法写的《聊斋志异》, 使我国志怪小说的创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品本身也登上了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它还给后世小说和戏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冯梦龙的《三言》等, 都吸收了《搜神记》的若干材料;关汉卿的《窦娥冤》、汤显祖的《邯郸梦》, 更是《东海孝妇》和《焦湖庙祝》的进一步发展;鲁迅的历史小说《铸剑》, 也是根据《干将莫邪》改编而成的;今天有名的黄梅戏《天仙配》的最早蓝本, 也是其中的《董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