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团体, 是创造社.它在1921 年7 月, 由留学日本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穆木天等人组织建立.成员多系留学日本的青年.因受“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思潮的影响, 主张尊崇自我, 张扬个性, 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内心的要求”.作品带着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 大胆地诅咒和强烈地抗议社会的黑暗与污浊, 表现了对美好的理想和未来的热烈追求, 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倾向和浪漫主义精神.其代表作品有郭沫若的诗歌《女神》和郁达夫的小说《沉沦》, 郑伯奇、成仿吾等的戏剧、诗歌也较突出.1927 年以后, 又增加了一批具有革命思想的新成员, 如冯乃超、李初梨、朱镜我、彭康、李一氓等.1928 年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要求文学应是“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文学”, 在文坛引起了反响.个别成员在革命文学的论争中, 对鲁迅及茅盾等作家情绪偏激.曾先后出版《创造》、《创造周报》和《创造日》等多种刊物.1929 年2 月7 日, 该社出版部被囧谠政俯封闭.1930年“左联”成立后, 创造社停止活动。
最早专载小说的刊物
最早专载小说的刊物, 是梁启超 (1873—1929) 主编的《新小说》.它于1902 年创刊于日本横滨, 次年移至上海.在创刊号上, 梁启超发表了《论小说与群众之关系》, 极力强调小说与改良社会的关系, 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它对晚清小说理论的探讨, 小说创作的繁荣, 翻译小说的兴起, 以及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新认识、新评价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所载小说主要为创作, 次是译著.在创作的小说中, 有梁启超所作的《新中国未来记》、吴沃尧的《痛史》、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这些小说的刊载, 丰富了读者的知识和见闻, 增长了小说的文学价值, 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