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认识佛教 < 善书推荐 < 首页 :当前
(五)十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来源:民间善书 作者:镒栖法师

三福、六和、三学、六度, 全部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才叫学佛, 才是学菩萨, 才有一点像菩萨。菩萨修行, 单单修六度还不能成佛, 要念佛求生净土。念佛, 可以念到功夫成片, 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 我们是达不到。换句话说, 在六波罗蜜的基础上, 再往上提升一层, 那是什么法门呢?是华严经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这是成佛的法门, 是理一心不乱的法门, 是法身大士的境界, 所以这是最后修学的, 是不能躐(越)等的。假使六波罗蜜没有修成功的话, 这十大愿王实在讲连边都沾不上。

普贤行的特色, 就是心量广大如虚空法界一样, 所以他的十愿, 愿愿都是究竟圆满。第一、“礼敬诸佛”。诸佛指的是什么呢?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情与无情, 同圆种智。”这就是诸佛。“情”是一切有情众生;就是一切动物。“无情”是植物、矿物。所以诸佛是包括所有一切。把我们对佛的那种恭敬心, 转而对一切众生, 这就是普贤心, 跟一般菩萨的心不一样。学佛的人对佛很恭敬、很虔诚, 其实这个恭敬、虔诚, 还不是真的。为什么呢?诸位想想, 你在听经时, 如果遇到一个更重要的人, 一件更重要的事, 听经就变成次要的, 佛也不要了。可见得, 这种虔诚、恭敬还是不真纯, 要是真正至诚恭敬, 听经闻法便是人生第一大事。但就事实而言, 假如有一个人在你听闻佛法的时候告诉你:“现在有一笔生意, 马上可以赚一百万美金。”保险你掉头就走, 再也不回来听经了。可见得, 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虔诚, 是禁不起考验的。一面对考验, 才晓得这个恭敬心、虔诚心, 一文不值!一点都不真实。普贤行的恭敬是真实的, 对一切众生跟对佛完全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得罪一个众生就是得罪佛啊, 就是对佛不敬啊。对人要敬, 那对桌椅板凳呢?它也是众生哪!这个“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那对它怎么恭敬呢?是不是每天对它顶礼三拜呢?这样学法就变成佛呆子了。对物, 你把它摆得整齐, 把它保养得干干净净的, 这是对它的礼敬。书本, 摆在书架上, 摆得整整齐齐, 是对书本的恭敬。所以, 做事情认真、负责, 尽心尽力, 把事情做得很好, 做得很圆满, 这是对事的恭敬。对人、对事、对物要平等的恭敬, 就是普贤菩萨的大行。所以六度菩萨行扩大、圆满了, 就叫做普贤行。因此, 普贤行是最圆满、最殊胜的修行方法。

第二、“称赞如来”。第一礼敬诸佛, 为什么第二句讲“称赞如来”, 他不叫“称赞诸佛”呢?这里用意很深!“礼敬诸佛”是从形像上说的。从相上来讲, 一律要“恭敬”。见到善人恭敬, 见到恶人也要恭敬;不分善恶、不分邪正;正法恭敬、邪法也恭敬, 没有不恭敬的。“称赞如来”是从性上讲的。这里就有差别了, 善的, 我们称赞他;不是善的, 我们不称赞他——恭敬而不称赞——差别就在这里。善财童子在五十三参里, 就有这样的典范:他对每一位善知识都是礼敬、赞叹, 唯独三个人有礼敬没有赞叹。这三个人, 第一、是胜热婆罗门。这个人是个外道, 代表愚疑。所以善财童子只有恭敬而不赞叹他。第二、是甘露火王。代表嗔恚。此人脾气很大, 稍微得罪了他, 马上就治罪——下油锅、上刀山, 就这样整人。善财去了, 有礼敬没有赞叹。第三位是筏苏蜜多。是个淫女, 善财也只恭敬而不赞叹。这三个人代表贪、嗔、疑(三毒烦恼), 他恭敬而不赞叹。所以赞叹是以性德为标准, 一定是善的、一定是正法才赞叹;如果不是善法, 不是正法就不赞叹, 仍然是要恭敬。因为恭敬是清净心、平等心, 即使对于其他一般宗教我们也要恭敬;如果是正法、正教, 我们也要赞叹。像天主教是正教, 他帮助人生天, 当然那不是究竟, 但是, 能生天总比在三恶道强得多吧!所以我们也赞叹他。如果是叫人造罪业堕三途的邪教, 我们绝对不赞叹。所以这十愿的第二愿跟第一愿, 就有这么大的差别, 但是二者的心地绝对是清净圆满。

第三、“广修供养”。普贤行的特色, 就是心量是无比的广大。在大乘佛法里, 就是圆满的性德起用。一般菩萨, 虽然是见性(明心见性), 但并不圆满, 所以性德的作用是部份的。唯独普贤菩萨性德的起用是圆满的, 所以愿愿都是尽虚空遍法界, 这是跟六度菩萨不同的地方。因此, 他的供养, 一供一切供, 供一尊佛就是供一切诸佛——不是单指已经成佛的这些诸佛;是情与无情全部包括在其中, 没有成佛的所有众生, 乃至于无情众生, 全部都是。所以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这就是菩萨的修学方法, 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华严境界。这个心量才真正是圆满的脱开了局限与分别。普贤菩萨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供养中, 法供养为最。”因为唯有佛法能够教人破迷开悟, 教人恢复、证得圆满的自性, 这是其他一切供养布施, 都不能达到的。法供养中, 是“依教修行供养”为第一。所以在此特别提醒诸位同学, 佛法是师道, 一定要尊师重道, 依照老师的教导去修学, 我们才能够获得究竟圆满不思议的功德利益。

谈到佛法, 那一部经是第一呢?隋唐时代, 中国、日本、韩国的高僧大德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作个比较。他们几乎一致公认华严经是第一经。可见华严经是究竟圆满的教学, 这是举世公认的。这些大德们, 再将“无量寿经”跟“华严经”作一个比较, 他们说无量寿经是第一经, 把华严经比下去了。为什么呢?古德曾经说过:华严、法华是最重要的两部大经, 在中国佛法称为“一乘圆教”。一乘圆教只有这两部经, 而这两部经都是“无量寿经”的导引, 都是引导我们入无量寿经的。所以无量寿经才是真正第一中的第一。读到古人这个说法, 我是无比的欢喜, 因为我自己有深刻的体验, 我之所以入净宗就是华严经的引导。在过去, 我讲华严十七年, 现在依然没有中断, 目前只讲普贤行愿品。在十七年当中, 我是从华严经入净土的。因为我深入体会普贤菩萨在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意味。极乐就是无量寿经的胜境。从这里真正体验到:无量寿经是整个华严的归宿, 是华严的精华。才晓得古人所讲的话, 是绝对的正确。

由此, 释迦牟尼佛寺十九年所讲的经, 最好的、最殊胜的, 已经找到, 提拈出来了。但是, 如果不是夏莲居老居士将五种原译本会集成善本, 我们也得不到圆满、殊胜的法益。从会集工作的伟大程度来看, 确知夏老居士也是佛菩萨再来, 绝不是普通人。实在是菩萨怜愍这一代众生, 也是这一代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 所以感得大菩萨降临世间, 为我们做好整理的工作, 使这个法门, 能在末法九千年当中大弘其道, 广度无量众生。我到北京, 夏老居士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送我一张照片。我带回台湾之后, 把它放大, 印出来了, 供给大家供养。这张照片虽然翻印多次, 不是很清楚, 但是仍然可以从这照片上看到不可思议的感应:夏老居士的后面是屏风, 他头顶上有佛像, 而佛放光, 他的鞋子也放光。虽然是屡次的翻印, 还是能看得很清楚——头顶上有一尊佛坐著, 底下还有莲花座。我们供养他, 表示我们不忘这位大菩萨的恩德, 感念他替我们会集了这样完善的经本, 作为我们专修专弘的依据。

无量寿经共有四十八品, 那一品是第一呢?我们要追根究柢, 把第一的第一找出来。

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 唯说弥陀本愿海。”现在我们晓得无量寿经是一切经中第一, 一切诸佛如来都是弘扬这个法门。换句话说, 这部经是诸佛度众生最主要的一部经典, 其他各经都是辅助这部经的。在本经四十八品中, 第六品最为重要。第六品就是阿弥陀佛所说的四十八愿, 是阿弥陀佛自己宣说, 释迦牟尼佛转述的, 所谓佛佛道同, 世尊转说, 就等于阿弥陀佛自己宣说。我们展开无量寿经全经,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 没有一句是违背四十八愿的;句句、字字与四十八愿相应。这四十八愿, 那一愿是第一呢?古来所有高僧大德们共同认定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什么愿呢?是十念往生——十念、一念决定往生。这才显示出佛法, 真正圆满、殊胜、不可思议的境界。

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心里有一个疑问:假如有人造极重的罪业, 立刻要堕阿鼻地狱, 佛有没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如果佛没有这种能力, 那佛的智慧、能力还是有限的;我们赞叹佛“万德万能”, 那只是赞美而已, 不是事实!反之, 假如造极重罪业, 马上就要堕地狱的人, 佛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 那佛的智慧、神通才真的是圆满了, 我们不能不五体投地的佩服。等我念到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心中的疑惑才扫除, 这才晓得佛的智慧、德能, 真的是究竟圆满, 没有一丝毫欠缺。佛确实有能力叫极重罪人立刻成佛, 问题在人相不相信?接不接受?要是不相信、不接受, 过失是在受罪这个人, 不是佛菩萨没有能力。所以我们读了无量寿经, 才知道佛“万德万能”是事实, 不是夸张, 也不是虚赞。从这里, 我们的确把十方诸佛如来度众生的妙法, 真正找出来了, 依照这个法门修学, 没有一个不成就的。前面举谛闲老法师那位徒弟, 一句阿弥陀佛念三年, 就预知时至, 站著往生, 那往生是上品上生, 不是普通的。他站著走, 而且还站了三天, 等他师父来替他办后事。要知他一句佛号就是第十八愿, 所以他的成就, 就是第十八愿的证明;这个法门谁能相信, 此人必定是大善根、大福德。就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 他过去生中, 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 才能信受奉行;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 劝他也不相信。

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含有无量义, 也就是虚空法界的一个名号, 所以它无所不包。我们要能够明白这个名号的含义, 那整部无量寿经, 就是这一个名号的注解。如果要想了解无量寿经, 那么大方广佛华严经, 可以说是无量寿经的注解。再要了解大方广佛华严经, 整部大藏经, 就是华严经的注解。你这样慢慢去体会, 便能知道这个名号功德真正不可思议!所以这一句名号, 就是全部的佛教;这一个名号, 也就是尽虚空、遍法界, 所有一切法!无法不包。所以念这一句名号, 一切都念到了。在清朝乾隆皇帝时, 有一位中国佛教史上非常有名气的法师——慈云灌顶法师——他的著作很多。他在“观无量寿经直指”里面告诉我们:世间人, 求消灾、求免难, 用经、用咒, 或者是用种种忏法, 都有效。假如是极重罪障, 所有的忏法、经法, 都没效, 都不起作用时, 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消、能除。我们才晓得, 消灾灭罪, 这一句佛号是第一功德啦!很多人不知道, 而舍此他求!所以生病了, 要去念药师经;有灾难了, 去念普门品, 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功德, 是远远超过所有一切经咒。那么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们呢?何必还要说许许多多经咒、忏法呢?实在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不能接受!这才把最好的、第一等的货作压轴。这就像我们在台湾逛故宫一样。故宫里面最宝贵的是什么东西?是商周的铜器。但一般人看来, 是破铜烂铁, 没什么兴趣。再看看明、清的玉器。哎哟!那宝贵得不得了!其实那些玉器怎能跟破铜烂铁(商周铜器)比, 那破铜烂铁是真的无价之宝啊!相同的, 世人不识货, 不认识“阿弥陀佛”的功德, 佛不得已讲一切经, 以便引导众生归向极乐。所以善导大师讲的那句话没错。我们真正认识了, 也能专修、专弘净宗, 实在讲, 这是三宝加持, 也是这个时代众生的机缘成熟。在最近这五、六年当中, 各种不同本子的无量寿经, 大概总共印了几百万册, 流通到全世界。我在世界各地极力的介绍、推荐, 欢喜、接受的人, 也是非常非常之多。我看到大家这么用功、认真的去修学, 实在是感到非常的安慰, 也充满了法喜。所有一切的辛劳统统都忘掉了。所以说依照这个法门修学, 推广这个法门, “广修供养”, 我们就圆圆满满的做到了。

诸佛菩萨接引众生的方便(方法手段)是无量无边的, 这是大慈悲的展现, 最后统统都是引导归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以密教而言, 龙树菩萨开铁塔见到了金刚萨埵上师(始祖), 金刚萨埵将密法传给龙树, 由龙树传到人间。金刚萨埵也叫金刚手菩萨, 是普贤菩萨的化身, 就是普贤菩萨。另一位准提菩萨是密宗了不起的大德, 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就是观音菩萨。在我们凡夫分别心里有显、有密, 在佛菩萨则是完全圆满、自在、平等、无有分别, 懂得这一层才知道八万四千法真的是殊途同归啊!佛为接引各种不同根性的众生, 所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 最后回到本家, 大家都见到阿弥陀佛, 才晓得原来统统是一样的。明白了这个事实, 对任何宗派、任何法门, 我们都要真诚恭敬——因为我们修学的方法虽然不一样, 我们要到达之目的地却完全相同!

第四、“忏悔业障”。业障是所有的人都有。人, 起心动念就造业;一定就产生障碍。障什么呢?障了我们的本性。我们真心本性里面, 有无量的智慧、无尽的德能;现在智慧、德能、神通都不能起作用。什么原因呢?就是有障碍。障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烦恼障, 另一类是所知障。这二种障碍, 我们没把它消除, 反而天天都在造。诸位想想, 你什么时候不执著?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说一切众生跟佛本来是一样的, 没有差别), 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这就好像医生一下子就把病人生病的根源诊断出来一样。“妄想”就是所知障的根;“执著”是烦恼障的根。因此, 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 无量的法门、方法、手段, 无非是要把我们妄想、执著打掉, 一旦破二障就见佛性。因此“忏悔业障”在佛法修学里, 是关键、是枢纽, 所有一切修学法, 都是忏悔业障的。但是业障真的不容易断啊!有业障, 修行是决定不能成就啊!在无量无边的法门里, 只有净土法门最殊特, 即使我们带了极重罪业的业障, 乃至造五逆罪业, 要堕阿鼻地狱, 业障还没有忏除, 只要真正发愿改过自新, 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 求生净土, 业障就消除掉了, 马上就能够成佛, 就能够做主。所以慈云大师说:这一句阿弥陀佛, 能消一切经咒消不了的业障。这话不是随便说, 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可以在大经上得到证明!

在过去几年, 有人提出来带业不能往生, 要消业才能往生。这话在佛教界引起了很大的震撼!无论是台湾或是美国念佛的人心都慌了。一九八四年我到达洛杉矶, 周宣德老居士在飞机场接我, 一见面第一句话就问:“法师啊, 现在有人讲“带业不能往生, 要消业才能往生”。我们这一生念佛, 不就白念了!不能往生, 这不就完了!这怎么办啦?”

我听了笑一笑, 然后告诉他:“老居士啊!带业不能往生, 不去也罢!”

他听了很迷惑:“那!那!那是怎么啦!”

我说:“如果带业不能往生, 西方极乐世界就只有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 你去干什么!”

他说:“为什么呢?”

我说:“你老人家想一想, 西方世界有没有说四土、三辈、九品。”

他说:“这个有, 这个经上有的。”

我说:“假如不带业, 这四土、三辈、九品从那里来的。”

他这一听, 就明白了。四土、三辈、九品就是带业多少而分的嘛!带得多, 品位就低一点;带得少, 品位就高一点。我说:“你再想想, 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他们是等觉菩萨, 经上告诉我们, 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没有破, 那是不是业?”他听了就笑起来了。那是业啊!等觉菩萨也是带业去的。要不带业, 就只有阿弥陀佛一个人不带业, 除阿弥陀佛之外, 没有一个不带业的。我说:“谁说带业不能往生呀?”他这才恍然大悟, 这才笑了起来——极乐世界统统是带业往生的。

佛法讲的是圆满, 不与人结怨。所以我后头补充说一句话:“说消业也没有错。为什么呢?希望现前多消一点, 少带一点, 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一点, 这也是好事情。”我到纽约一下飞机, 沈家桢老居士来接我, 也问我这个问题。可见确实是有很多人不了解事实的真相, 而受了影响, 在了解之后, 就知道:“带业”一点没错, “消业”也是一句好话, 这是忏悔业障。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真正忏悔啊。但是, 念的时候:心, 要跟阿弥陀佛的心相应;愿, 要与阿弥陀佛的愿相应;解行, 也要跟阿弥陀佛的解行相应。如何做到相应呢?我们念无量寿经, 要能圆圆满满地把无量寿经的道理、教训, 认真努力的做到, 这就相应了。这才是真正的念佛人。念佛人绝对不是有口无心——口里念佛, 心里打妄想, 那一点用处都没有!一定要做到念这一句佛号时, 我心跟佛心一样;愿, 跟佛愿一样;把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本愿, 这才是真正念佛, 才能消除一切罪障。

第五、“随喜功德”。是对治凡夫很重的一个烦恼——嫉妒。嫉妒心是与生俱来的。你看婴儿几个月大, 或是一岁大的, 给他吃糖的时候, 别人多拿一点, 他心中的嫉妒就自然表现出来!嫉妒心对于修学是很大的障碍, 所以普贤菩萨特别提出这一愿, 教我们要修“随喜功德”。不但不嫉妒人, 更进一步知道别人的好处, 就是自己的好处, 一定要成人之美。随喜, 不单是看到别人的善行、善事, 能够生欢喜心, 还要尽心尽力促成他、帮助他, 这就是儒家讲的“成人之美, 成人之善”。如果我们自己能力不够, 无法帮忙, 我们有个欢喜心赞叹, 那也是随喜功德。随喜的时候, 不仅是不嫉妒, 还要发心成就, 并且尽心尽力帮人, 才是真正随喜;自己有力量但是不肯尽力帮忙, 或是单单不嫉妒, 仍然不是真正的随喜。要知道成就他人, 就是成就自己。能欢喜容忍别人超过自己, 那随喜的功德就殊胜了。

中国自古的教学, 都是希望下一代的成就超过自己, 如果不能超越, 那教育就完全失败了。不像现在人, 有嫉妒、障碍心, 唯恐别人超过自己。教别人, 自己也要留一手, 不肯尽心教授, 这叫吝法。吝法, 得愚疑的果报;吝财, 得贫穷果报;这种人, 不晓得果报之可怕!从前中国, 做官的人戴的帽子叫进贤冠。这个官帽是表法的, 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它两层像楼梯一样, 前面一层低, 后面一层高;低的是代表自己, 高的是代表后人;做大臣的念念当中都希望后人能够高过自己。无论在德行、学问、能力, 乃至于生活水平上, 都要不断求进步, 不断提升, 这才是教学成功——社会全体都在进步, 不是在倒退啊!皇帝戴的帽子, 上面是平的, 表示心要平等。皇帝和大臣穿戴的冠服, 是代表他们应有的义务与责任, 时时警示他们要认真去做。

下一个时代, 是我们教学的时代;如果我们的德行、学问、能力, 不能够有相当的成就, 那么下一代的众生, 我们就度不了。为什么呢?你看看现在的小孩, 他们所受的教育愈来愈偏重科技, 而他们所处的社会愈来愈复杂。所以要度化他们的人, 心要愈来愈清净、智慧要愈来愈高、德行要愈来愈厚, 才能够应付下一代的时代和时机。因此, “随喜功德”显得非常重要。总之, 嫉妒、嗔恨是严重伤害自性的, 必须连根拔除, 拔除的方法就是“随喜功德”。

第六、“请转法錀”。我们佛弟子, 受佛的教育, 得到真实的利益, 要用什么方法回报老师——佛——。我们供奉佛菩萨的形像, 每天给他上供, 这能报答吗?不能报答。供养佛像, 在佛前大供, 这种仪式是提醒我们念念不忘报恩。真正能够报答的, 就是我们要怎样把佛的愿望实现。佛的心愿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闻到正法、依照佛法修学、早日圆成佛道。满他的心愿, 以佛心为己心, 才是真正报佛恩啊!所以真正报佛恩就是请转法錀。用现代的话来讲, 就是礼请法师大德来讲经说法、来弘法利生。这也是最大的福德。为什么呢?这是对一个地区法供养。虽然说法的是法师, 但是没有礼请的助缘, 他不会自己来啊!所以礼请的人福报是很大的。一般讲修福, 不管是为自己修福、为大众修福、为亡人(祖先或亲人)修福, 念经的功德就很大了;如果讲经, 那功德就更大了。念经, 有许多人只种一点善根, 实际的教理并不明了。但是请法师讲解, 对经典就完全理解了, 便能欢喜读诵、依教奉行。如此, 讲经的福德不知道比诵经增加多少倍啊!

现在能讲经的法师少了, 想请也请不到了。我在许许多多的地方, 听众都反应:“现在要请法师来弘法很困难!”我笑著说:“请法师来弘法, 讲经给你们听, 这是果报啊!有果必有因, 你们不修因, 就想现成的果报, 那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呢?”什么是修因呢?“修因”, 是要栽培法师啊!老法师或有名气的法师来讲经, 欢喜得不得了, 大家都争著要供养。初学的人, 讲得不好, 就不去听、也不理他。那初学的人气都泄了:“唉!讲经太难了!算了, 我不学了, 我还是赶紧念经吧。”怎么栽培法师呢?愈是年轻、愈是讲不好的, 我们愈要去捧场啊!捧场, 让他觉得还有这么多人听, 大概我还可以, 能学得成。给他鼓励!给他奖励啊!再者, 不要轻慢初学的法师, 对初学的法师要特别小心谨慎, 听经, 要堂堂都去——我来听你的经, 但我不赞叹你。诸位要晓得赞叹害人比诽谤还大!人受到诽谤, 虽然很生气;但真有志气的人, 愈是受辱愈要争一口气, 愈能努力、精进, 以高超的成就, 令人另眼相待。诽谤, 对他反而是一种逆增上缘。要是歌颂、赞叹!他会想:这么多人赞叹, 我大概不错了。那他的境界就到此为止, 不会再往上提升了。为什么呢?自满了。所以赞叹害人不浅!因此, 对年轻人、初学的人, 绝对不要赞叹。还有, 不要供养——财多了、知名度高了, 马上就堕落了。年轻法师发菩萨心出家, 被信众赞叹、供养而堕落。谁叫他堕落的, 是信徒把他推堕的。他堕落, 将来受果报, 你们一个个都逃不了, 都有连带关系。所以对什么人我们才大力的供养呢?对八风吹不动的人。这种人赞叹他, 他不生欢喜心;诽谤他, 他没有懊恼心, 他的心永远保持平静, 这样的人才真正值得赞叹。为什么呢?赞叹, 不会害他。所以要帮他宣扬, 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他、能够相信他, 他就能度更多的众生。供养!接受供养, 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佛门常说:“施主一粒米, 大如须弥山, 今生不了道, 披毛戴角还。”所以供养怎么能接受呢?怎么能拿去享受呢?人, 有多大的福报?实在讲, 连诸佛菩萨都不享受这个供养。如果供养者是来种福报的, 应当要接受, 接受之后一定要转供养。

近代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印祖的归依徒弟多到没有法子计算!他老人家接受的钱财供养全部印经。苏州弘化社就是他自己办的印经机构(流通经书)。我学佛之后, 就完全学印光法师, 将弟子所有一切供养统统印书, 分送给大家。我心里想:如此, 我要是不了道, 我不会披毛戴角还。为什么呢?每一个拿到经书的人都要替我还债。这就是把布施的福, 辗转布施、辗转供养, 如此, 大家的福报是无量无边的;接受信众供养, 这样做才如法, 如果自己拿去享受, 是绝对不如法的。纵然盖庙建道场, 庙里要真正弘法利生, 这样布施、供养者才真正有功德。假如庙里没有弘法、也没有修行, 这个庙就会变成斗争道场, 所以建道场要特别小心!从前李炳南老师说:“在建立道场的时候, 人人都是菩萨——尽心尽力把这个道场建成——, 建好了之后, 都变成罗刹!”为什么呢?争权夺利!变质啦!建道场的初心抛到九霄云外啦!

供养法师也要特别小心, 佛教我们供养法师要四事供养。那四事呢?饮食, 他是人, 生在世间不能不吃饭, 所以供养法师饮食以维持生命。衣服, 法师也需要穿衣服, 如果他衣服破了(他还有就不必了), 供养他一件衣服。生病的时候, 供养他医药。睡觉的时候, 供养他卧具。现在有信徒供养房屋, 又有什么好的都拿去供养法师, 供养得法师生活太舒服了, 西方极乐世界都不想去了——这里不错嘛!为什么还去西方?成佛道、了生死的道心都没有了。这对于栽培法师、成就法师, 实在是大损害啊!法师出家, 就没有家了, 再送他一栋房子, 又叫他入家了, 这就把他害死了。他有所有权, 又有财产, 完了!退回去了。谁害了他呢?信徒害死法师!这种人不知道自己天天在破坏佛法、损害三宝, 还认为自己做了好多功德、许多好事啊。命终后, 堕地狱见阎王, 辩都辩不清——事实俱在, 你辩什么?

在佛门里面修福, 要有真正的智慧, 这是应该要说明的。很多法师不愿意说明, 因为说明白了信徒便不供养了, 跑掉了。那我呢?我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我不想在这里受罪, 所以我跟大家讲真话, 我不怕你不供养, 你们不供养最好, 我省事啊。为此, 我办了一个佛陀教育基金会, 专门印经, 赠送经书。我告诉负责的简居士一个原则:“供养多, 多印;供养少, 少印;没有供养, 不印, 最好!”大家供养多了, 还得要费心选择那几种书先印, 怎么个印法。没有供养, 多清净!多省事啊!所以大家一定要晓得:不求供养、不求道场、什么都不求, 心就清净, 这就是道心。自己修清净心, 帮助别人修清净心, 绝对远离名闻利养, 这才是真正的佛法。要成就年轻的法师, 要照顾他们, 就要让他们吃点苦头, 不要说看到他们吃苦就不忍心, 那就害死他(他是要吃苦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 所有的弟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 过那么清苦的生活, 你看了不忍心, 都把他们拉回来, 他们怎么能成道呢?佛在经上教我们“以苦为师”。常常生活在痛苦当中, 他才有真正的道心, 才有坚定的念头要超越这个世间。所以苦是好的!自己不愿意吃苦, 看到别人吃苦要生恭敬心, 不要障碍他把他拉回来。能够真诚、踏实的栽培法师、成就法师, 才能请得到法, 才有真正好法师来弘法利生。

第七、“请佛住世”。“请转法錀”主要的目的是宣传佛教——把佛教普遍、广泛的介绍给大众。我们在这一生当中, 修学想要得到真正的成就, 请转法錀还是不够的。诸位想想:那一个人一生之中听一次经、二次经就开悟、证果了呢?佛陀在世的时候有, 佛灭以后就没有了, 所以必须要“请佛住世”。就是要请好老师常住, 以便天天教导我们, 使我们接受长期的薰陶, 才能够得到成就。

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 李炳南老师有一天问我们:“各言尔志。”就像孔老夫子一样:“你们每一个人的志向、愿望, 都说来我听听。”他问到我, 我就向他老人家报告:“我希望将来能够到处去弘法利生。”他听了之后点点头:“很好!但是你不能成就人。”他说:“你自己成就可以, 你不能成就别人。”我说:“为什么呢?”“你只能做到宣传的效果。”他再进一步告诉我, 他老人家住在台中, 三十多年, 因此, 台中有不少人成就了。他说:“如果在台中, 一年来讲个一天、二天, 就没有一个能够成就——一日曝之, 十日寒之。”我听了, 明白这道理, 确实是如此。但是, 佛家讲缘分——“佛不度无缘之人”。到处去宣扬, 这个缘浅;容易。住在一个地方教化众生, 那个缘要很深。所以我这么多年来, 统统都在外面游化!对自己真的有很多好处。最大的好处, 就是对“家”(一般人有家的观念)完全冷淡了。天天旅行, 天天住旅馆, 那个地方有家?没有!确实没有!虽然自己有个道场, 一年也不过住十几天又要走了, 统统像住旅馆。“家”的观念打破了, 对自己是一种解脱!这是很不容易的, 如今我真正体验到了。

大众想要成就, 一定要请佛住世。佛灭了, 佛的弟子, 无论是出家, 或是在家弟子(居士), 只要是真正有修、有学、有德行, 能够给我们作榜样, 能够指导我们修学, 都应该请他在此地常住。使这一个地方得他长期的薰陶, 才会有真正的成就。所以要想成就, “请转法錀”之外, 一定要真正发心“请佛住世”。如果我们自己是一个虔诚的佛弟子, 真正得到佛法利益, 我们自己要带头, 礼请法师大德常住在这个地方, 并且尽心尽力供养。真正的大德, 生活都非常简单, 很容易照顾, 这是一定的道理。再者, 道场的庄严是为了接引大众。道场要是不庄严, 人家一看:这个道场大概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道场富丽堂皇, 他们就会想:这地方大概是不错, 欢喜心、恭敬心油然而生。因为一般人只看外表, 不知道内涵。所以外表也要做得像个样子, 才能够接引广大的众生。虽然说:真正识货的人, 是不讲求外表的;但是接引一般大众, 庄严的道场是有必要的。道场虽然庄严, 但在道场里面, 出家人住的很简陋。这情形到大陆去看就晓得了——大陆的寺庙, 宫殿式的、飞檐重阁, 非常庄严, 但是出家人的寮房就很简陋。方丈和尚住的房子, 也很简单、很朴素, 由此可见庄严的场面其目的是为了接引大众。这些我们都要细心的观察, 然后才知道以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仪式, 来请佛住世, 使佛法真正在一个地方生根、茁壮、开花、结果。

普贤十愿, 前面七愿是菩萨的愿行, 后面三愿是菩萨的回向行。所以第八愿“常随佛学”, 是给我们说出以佛为修学榜样、学习的典范。佛今天不在世, 佛的经典还留在世间, 依照经典修行, 就是常随佛学。这是修学佛法所要取的最高标准。

第九、“恒顺众生”。这是指面对法界一切有情众生, 一定要顺。“顺”是非常难做到的, 所以中国人讲“孝”, 底下接著讲“顺”;不顺就不孝了。学佛是尽大孝、顺众生;在恒顺当中观察机缘, 诱导众生断恶修善, 助他破迷开悟。这一定要知道时节因缘, 什么时候我该怎么做, 才能恰到好处, 收到圆满的效果。所以要有智慧、善巧、方便, 才能够恒顺。

最后第十、“普皆回向”。是把我们自己所修、所学的功德, 毫发都不保留的, 全部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回向菩提、回向实际, 把自己的心量拓开, 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 到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究竟大圆满。

总之, 我们修学净宗所依据的经典是净土五经一论。修行的方法, 有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 非常的简单, 非常的明了, 一点都不复杂。我们一生遵守这个原则来修学, 决定成就, 真是古德所说:“万修万人去。”我们有了理论的依据, 有了修行的方法。但在日常生活当中, 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态度, 对人、对事、对物?遵守这五个科目就绝对不会错;然后一心念佛, 求生净土, 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下页:七、佛法的修学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