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佛学基础知识 < 善书推荐 < 首页 :当前
声闻果与佛果-一、声闻四果
来源:民间善书 作者:广超法师

一般学佛的行人, 从努力修行, 至因缘成熟时, 就可觉悟证果。在佛教的证悟中, 可分为小乘的果位与大乘的佛果。小乘的果位有四果;大乘菩萨的果位称为“地”, 菩萨十个果位称为十地, 真正圆满菩萨六度万行, 完成的证悟果位, 称为佛果。

一、声闻四果:

小乘又称为声闻乘, 既是听闻佛法而觉悟的人。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小乘人, 是因为他们心量小, 只求自己解脱。佛教的主要目标, 是要“上求佛道, 下化众生”, 既是除了自己修行解脱证果外, 还要引导其他众生解脱生死轮回, 走上涅盘之道。根据《俱舍论》中说:在小乘的声闻四果中, 修行者因为根器与因缘的不同, 快者三生, 慢者则六十劫方可觉悟证阿罗汉果, 证悟的果位有: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㈠、初果:

梵文称为须陀洹果, 译为预流果, 即初见真理, 得入圣者之流。依论师说:“初果圣人是以智慧觉悟, 见惑断除。”他们不为知见上的烦恼所迷惑, 对佛法有绝对的信心。经中说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戒禁取见结及疑结--三结。所谓“结”就是束缚的意思。有时候“结”又称为烦恼, 断三结既是断除此三种烦恼。

①、我见结:执著五蕴身心有一个我, 认为这个我是真实的, 称为我见。

②、戒禁取见结:执著各种不正确的戒律来修行, 而证初果的圣人就不会做这种事情了。比如有些人持牛戒、狗戒、羊戒……, 这些都是邪行。

③、疑结:对三宝, 戒律, 过去未来的因果, 以及对十二因缘产生怀疑, 证初果者无此烦恼。根据经典上说:初果圣者得到四不坏信:即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坏信;戒不坏信。对此四不坏信的信心很强, 任何人都不可毁坏。假如一个人对佛、法、僧以及戒有绝对的信心, 一点儿也不怀疑, 那他就是断了疑结, 意经典说他已经证悟到初果了。

学佛者在修学的过程中, 如果对佛、法、僧, 以及戒律还会有怀疑, 既是说他还没证悟到初果;如果他对佛、法、僧以及戒律绝对没怀疑时, 那肯定可以证得初果了。证初果者又称为见道, 既是见到解脱之道。他很清楚的确认八正道、四念处、三十七道品等是解脱之道, 而且真正体验到此修行方法, 才是真正解脱生死之道。我们没证悟初果的学佛者是凭着听闻佛法, 分析、了解、推理、相信这些道理, 但对于初果圣者来说, 是真正的领悟和感觉到。比如有人从听讲中学习到一些游泳的技术, 当他有机会跳进水中, 就可体验到游泳只不过是如此罢了。

虽是如此, 然而他的游泳技术未必熟练。同样的, 初果圣者虽然是见道, 但他还有很多业习, 故他需要继续修行。初果圣人由于断三结, 绝对不会轮回到恶道去, 并且最多天上人间来回七次生死, 最后一生必证阿罗汉果。既是说, 有些初果圣人的因缘好, 烦恼薄, 今生就可证悟阿罗汉果, 未必一定要修行七世后才证得阿罗汉果。那些至第七次返回人间逢无佛法, 居于家中也能证阿罗汉果, 证果后必出家自然的比丘形相。

㈡、二果:

梵文称为斯陀含果。证初果圣者断除三结后, 必须继续修行, 到另一阶段, 贪瞋痴减薄, 便证得斯陀含果, 此果又称为“一来果”因为对欲界烦恼未完全断除, 还必须在欲界的人间天上来往一次。在这往返生死中, 他必定能继续修行而证阿罗汉果, 但是有些修行者不必证悟初果, 可以直接证悟斯陀含果, 那是因为各人因缘不一样, 烦恼轻重不同之缘故。果位越高, 烦恼就越轻。故证果并非得到什么, 而是把烦恼放下。

㈢、三果:

梵文称为阿那含果, 译为不来果, 三果圣人断除欲界所有的烦恼, 故在欲界死后, 生色界五净居天, 永不来欲界受生, 故名为不来果。在彼天继续修行, 证阿罗汉果。三果圣人断除欲界的贪与瞋;欲界中有瞋, 进入色界后就没有了。三果圣人断除欲界的贪, 但还有色界与无色界的贪。因为有色界的贪, 故今生舍报之后, 就生在色界。

三果圣人断除五下分结, 既是我见、戒禁取见(邪行)、疑、欲界的贪以及瞋心。我们可试探证果的圣者, 如果还有瞋心, 那肯定他不是三果圣人。依经上说在家居士可证得三果, 证果后自必绝男女之欲。证悟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 他们虽然断除了一些烦恼, 但还必须继续修学圣道, 故称为有学圣人。

下页:二、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