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佛学基础知识 < 善书推荐 < 首页 :当前
四、十二因缘的三世两重因果
来源:民间善书 作者:广超法师

无明与行是过去的因, 识、名色、六入、触、受就是我们现在所受的果报;我们现在有爱、取就会造业, 是现在的因, 将来就有生、老、死;所以过去因是过去世;现在果、现在因是现在世;未来果是未来世, 总共有三世。那么三世为什么又说两重因果?第一重因果是过去因形成现在果;第二重是现在因造成将来果。所以十二因缘中有三世两重因果。它又告诉我们惑、业、苦的轮转, 因为迷惑造业, 所以要承受业报之苦;我们在苦中又迷惑, 迷惑又造业, 造业又受苦, 周而复始, 没法间断与中止。

后来的论师把十二因缘讲为胎生学说, 好像在解说怎样入胎?在胎中怎样生出六根?六根圆满怎样出胎?出胎后几岁有触, 几岁有爱、取等等, 这是一些论师如此诠释, 不是佛陀阐述的。好像《俱舍论》, 就是以年龄的划分来讲解十二因缘, 这是不正确的。佛陀讲十二因缘时, 不说三世两重因果, 也没有说惑、业、苦, 只是直接了当的说十二因缘, 后来的论师加以分析, 说它有惑、业、苦以及三世两重的因果, 此虽非佛说, 但是这是正确的。

十二因缘给我们的启示:

㈠、十二因缘流转的顺、逆观:从“老死”追寻到“无明”, 称为逆观;从“无明”追寻到“老死”, 称为顺观。此顺、逆观又可分为流转门的顺、逆观与还灭门的顺、逆观。十二因缘流转门的顺、逆观就是看它生(流转)的原因, 所生的果报;还灭门的顺、逆观就是看它灭(还灭)的原因, 所灭的果报。顺观就是“无明”灭“行”就灭, “行”灭“识”就灭, “识”灭“名色”就灭, ……。逆观是:如果要“老死”灭则要灭掉“生”, 要灭“生”就要灭“有”, 要灭“有”就要灭“取”, ……。这就是还灭门的顺、逆观。

㈡、佛所说的十二因缘中的十二支缘生法, 其共同性质是无常、无我、没有作者、没有受者。佛陀还告诉我们生死流转真正因果之所在, 不明白十二因缘者, 就会误会这世间与人类都是上帝所创造的;或误会人是父母生的, 以为人从前是什么都没有--无因, 突然间从母胎中出世,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知见, 我们学习十二因缘, 以智慧观察而破除之。

㈢、应以智慧观察, 截断十二因缘的流转:我们的识入胎、名色、六入(六根)都不能改变;我们眼睛一直感受到柔和、鲜艳、暗淡等颜色的刺激;耳朵听到和谐或是刺激的声音等, 这些由我们的六根与外境接触而产生的“触”, 因触而产生的“受”, 我们也都不能改变, 然而我们要觉观它, 把握它。假如我们很清楚的觉悟到这个“受”的话, 那必定会认识到它是不自在, 是苦的, 这时我们就不会有爱、取了。既是说我们现前的六根, 接触外境时, 觉悟到耳朵感受声音的苦、乐;眼睛感受颜色的苦、乐, 那就有办法放弃爱、取;如果不能觉知, 就会坠入爱、取中。也既是说, 如果你对“受”明明了了, 那爱、取就有机会放下;如果我们对“受”观察觉悟, 然后来觉悟爱、取, 使他们不再生起, 如果我们能把握, 那就可了生脱死。我们过去有无穷无尽的业与无明, 但是现在的觉悟, 就能够把它们全部丢掉。打个比喻说:一个做母亲的人, 对子女贪爱执著, 儿女快乐, 她亦快乐;儿女悲哀, 她也悲哀, 如果有一天她觉悟到;这个人跟我有一段因缘, 前世与我的缘比较深, 今世生活在一起, 如此这般地做母子(女)罢了。你无需为他而悲哀, 也不必为他而快乐, 他有他的业, 为什么别人的悲哀与快乐, 你无动于衷?而子女的悲哀与快乐却能牵引你, 使你喜上眉梢或牵肠挂肚?如果你观察到这一切都是缘份, 看的很清楚的话, 这个悲哀与快乐就会消除。讲的更简单一点:有钱人玩古董, 古董是什么?是石头、破砖烂瓦?其中有何物值得你爱, 使你执著?这个杯子有什么东西使你快乐?没有。但是一千年的杯子, 你却对它有无穷的乐趣, 爱不释手, 那时因为你贪爱它。如果你观察到这也不过是个千年的杯子罢了, 现在这个杯子也是杯, 我为什么要执著千年的杯子那?如果你看清楚, 把它放下, 那就没事了。所以我们要观察贪爱是从哪儿生起, 才能把贪的烦恼放下。其他的种种烦恼也是一样, 如果我们能觉悟、掌握咱们的心念, 爱、取不生, 那么一切终归与寂静, 烦恼不生起, 内心一团平静, 寂灭的境界, 称为涅盘。

㈣、佛陀在经中对十二因缘有各种譬喻:

⑴、植树的譬喻:流转门有如种树浇水加肥料, 树木就茁壮成长;还灭门如种树不浇水, 不施肥, 树木就长不好;如把树砍掉, 那它就长不起来。十二因缘也是一样, 我们在“受”这儿加水、加肥料(加爱、取), 那它就越长越多, 长出将来的业有, 生、老死。如果在“受”这儿把它斩断爱、取(不加水与肥料), 那它就不能成长, 甚至于“受”也不生, 那你就进入无馀涅盘。

涅盘有两种:一者、有馀涅盘。二着、无馀涅盘。证悟阿罗汉果的圣者, 是处在有馀涅盘的状态, 他没有爱、取了, 这就好比一棵树, 不加肥料和水, 但是树根和树干还存在, 继续等到这棵树老、死。因为阿罗汉有过去的业继续存在, 如果他今生的身体舍报后, 没有了“受”、“触”、“六入”, 那就好像树根断了, 他再也不来受生, 那么我们就说他把这十二因缘这棵树的根都斩断, 再也不能成长了。

⑵、油灯的譬喻:如果油灯添油, 他就会继续燃烧, 反之油灯就会熄灭, 佛说十二因缘亦复如是。

佛陀教导我们观察十二因缘时, 如人口渴, 发现一口井, 但井水有毒, 千万不要喝它。这比喻爱、取如口渴, 我们所喝的水就是业报, 它有毒, 喝了会被毒死, 使得我们再来轮回生死。如果我们不想要这些业报, 就不要去爱、去取, 这样才能截断生死的流转。

下页:三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