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二十五章提出君子不仅要自诚,更要将诚推及他人。至诚的意义和功效在于: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追求至诚永远不要停止,这里谈到毅力的问题。“不息则久”,如果永不止息地追求,就会长久,就会走得很远。“久则征”,长久就会验证,验证就会越来越悠远,越来越远大,悠远远大就会广博深厚,而广博深厚就会崇高光明光被宇宙。从小处做起,永不停止,就能走得远。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广博深厚是用来负载万物的,崇高光明是覆盖万物的,悠远长久是用来成就万物的。广博深厚配合大地,崇高光明配合高天,悠远长久无边无涯。不用表现就能彰显美好的德性,不加运动便变化无穷且放之四海而皆准,无所为而无所不为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其实这说明了靠自我毅力笃行,在行动中排万难而不断地坚持下去,参透天地万物规律而能得心应手,同时,天地万物会通过自我的毅力勇毅而得以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 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天地自然的道理可以用一句话来加以揭示或概括,“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作为存在是没有二心的。“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它化育万物深不可测,永远不能够完全把握。宇宙的诚是没有二心,是一心一意,是赤子之心。中庸之道强调,集小诚而多而广大而广载万物,个体的社会价值和人类宏伟的抱负才能够实现。天地自然大道是广博深厚、崇高光明、悠远长久的。
《中庸》认为至诚是没有止息的,天地万物的法则也可以用一个“诚”字来概括,对此《中庸》加以论证。“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就天而言,每人头顶上都有一方天空,从家的小氛围望出去就那么一小片天。无数小的光明之总和构成一个大天。当头顶那一片天变成一个很大的天时,太阳、月亮、恒星都在这里面,这是多么大啊。万类万物都在天之下,天何其大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就地而言,在我们身边的大地,一撮土很少,但无数的一撮土构成了地球。等到它广大深厚时,承载西岳华山都不感到重,容纳江河大海都不显其小,万物万事承载其上,这个大地就是厚德载物的大地。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就山而言,拳头大的石头很小,但一块一块地累积起来而高大时,草木花树生其上,珍禽野兽在上面安居,财富宝藏在里面深藏。“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就水而言,一勺的水很少,但是在其集多而深不可测时,龟类、鳄类、蛟龙、鱼鳖等都生息在其间,财货也都可从水中繁殖出来。
在古人看来,天、地、山、水都是由小的积聚起来的。换言之,人最终变成圣人君子贤人人才,甚至变成小人,都是因自己的积少成多而渐进生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人不可一天不修为而走向至善,人不可一次去说谎言而违背至诚。
“《诗》云: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诗经》说,只有那上天冥命庄严而没有止境。这就是上天之所以叫做上天的原因。周文王的大德就是那样纯正,说周文王被尊为文王的道理。纯正没有止境,庄严没有止境。从这一点可以说,《中庸》完成了对“诚”的范畴的阐释。人们的德行也可以达到至广至博,但关键一点是“诚”,离开“诚”要达到至广至博,那无疑是南辕北辙的。
《中庸》第二十六章继续阐述了至诚的功效和意义,鼓励人们不断地追求至诚,与天道相配合,生命不息,真诚不已,这是儒学对人们修身提出的高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