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中和”思想为组织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
“中和”,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中和”与“中庸”在儒家学说里是相提并论的。
(一)“中和”首先必须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环境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舒适的工作场所。工作场所是工作环境的必备条件,是营造和谐工作环境的物质基础。工作条件千差万别,不可能用一个标准衡量,但和谐环境客观要求其应具有整齐划一、窗明几净、方便适用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特征。二是宽松的工作氛围。表现为单位的民主正气得到弘扬,员工主人翁地位得以体现,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全体人员目标和任务明确,工作氛围具有舒适、活泼和宽松的特点。三是良好的工作秩序。表现为具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人人自觉遵章守纪,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和分工明确,互相配合默契,一切活动秩序井然,忙而不乱。
(二)“中和”要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重视团队合作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孔子认为“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诚信谨言,爱一切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自身的成长发展和他人的命运结合起来。因为“和”对于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十分重要,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且“和”对整体目标达成一致也至关重要。真正的“和”并不排斥差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均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切忌盲目求“和谐”,而要根据实际求同存异。否则,表面上的“和谐”终难敌实际上存在的差异,最终使事情陷入不可预计的困境和低效。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借鉴意义在于,组织要建立互相体谅和相互支持的“家”文化。在组织内部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让员工多方面表达意见和交流信息,鼓励其在工作中达成共识,相互协调。同时也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员工自由表达意见,努力营造“和而不同”的工作氛围,以强化员工的责任感,激发员工的创意,保证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提高组织运行的活力。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工作团队的构建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团队已经成为现代组织的主要运作方式,也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发展方向。
(三)“中和”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人内心的和谐。儒家认为人对物质的追求具有其合理性,但切忌过分贪求物质,导致精神空虚,“富贵,是人之所欲也”,“人亦孰不欲富贵”。与此同时,儒家特别强调情感上的丰足比物质上的丰足更重要,更能让人内心和谐。“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亡道,则惑而不乐”,陷入无限的物欲之中,内心则“惑而不乐”,更难以达到和谐。儒家文化对人内心和谐的阐述。并非说明物质激励对人不重要,而是强调当物质和情感得到均衡满足时,人的内心方趋于和谐。这就要求组织除了在物质上对员工的贡献做出适当的补偿外,更重要的是对员工精神层面的“补偿”。(王思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