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使得君子不激不厉,修己敬人。“子路问‘君子’。子曰: ‘修己以敬。’曰: ‘如斯而已乎?’曰: ‘修己以安人。’曰: ‘如斯而已乎?’曰: ‘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君子文质彬彬而言行一致: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这种对人格的清贫自守和对社会修己安人的态度,正是孔子的君子理想的集中体现。
○君子责己宽人,群而不党。
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者要求出发,孔子强调君子的风范是: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种“不以人废言”,“患不知人”的谦诚态度,以及有傲骨(“矜”)而无傲态(“不争”)不拉帮结派(“不党”)的倡导,有着相当的实践理性意义。在孔子那里,责己宽人并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对人生自我升华的要求: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当然,这种“无友不如己”和遗憾死后无名的思想,是不能加以绝对化的。
○君子博学慎思,三思而后行。
在学术思想方法上,孔子强调: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这种对“大道”的体认向往,对“学以致其道”的内在要求,使得孔子言述往往成为一种激励志士仁人的思想。同样,他对思维的多层辩证总结,对人生不同阶段欲望的戒备,在今天仍有着思想的光彩: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侍于君子有三愆: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君子当积极入世,“学而有则仕,仕而优则学”,秉持这种踏实进取的精神,使自己能为社会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