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庸思想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中庸之道之难行的原因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孔子中庸的原则是礼和义。孔子提倡“礼之用,和为贵。”而且“和”必须“以礼节之”,否则也是不行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意思是说: 礼的作用,凡事都要做到恰到好处,才是可贵的。过去圣明君主治理国家,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大事小事都做到恰当。孔子还说“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这就是说君子对天下的事情,没规定要怎么干,也没规定不要怎么干,合于义的就去做。他还用礼义制约诸德。“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役。”孔子并没有明确讲中庸以礼义为原则,但荀子作了说明: “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中而行,曷为中?曰礼义是也。”(《荀子·儒效》)

子以礼义为原则,提倡以中庸之道处世,但他自己也在《论语》中指出“民鲜能久矣。”只有尧舜和颜回被孔子赞赏过能行中庸之道也。中庸之道是很难做到的,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第九章)孔子说: “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为什么中庸之道难以做到呢?子曰: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 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第四章)这就是说: “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 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 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 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饮水进食,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那么舜为什么能做到中庸之道呢?子曰: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第六章)孔子说: “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请教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他度量人们认识上“过”与“不及”两个极端的偏向,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张维)

下页:重在体悟 执两用中 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