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易经文化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正性命炼身心 性命是什么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论语·子罕篇》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讲命是极其谨慎的,往往是举其要而言。《周易》讲性、命的地方不少,约有三十来处,有的是《易经》的作者讲的,只有《易传》中的性命是孔子说的。《周易》中有两处是“性命”二字连用,如《乾·彖》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里的性命是指决定物之所以为物,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性质。分开来说是性与命,其实是一事二义。《大戴礼记·本命》说》“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从其自然所赋予的角度讲,叫做命,从其决定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来讲,又叫做性。性,是命之性,乃自然赋予,非人所为。

命,乃性之命,各有差异,不能千篇一律。所以,“各正性命”,是讲世界的统一性和万物的差异性,希求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和谐统一的。《说卦传》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这里的“性”指人性,命指天命。“顺性命之理”,包括“天之道”与“民之故”。《说卦传》还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祌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这里说的“穷理”是穷尽事物之理。“尽性”是穷尽人之性。”“以至于命”之命是天命。此外,《系辞传》上单独提到“性”: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成之者性也,”

是接“继之者善也”而来,讲阴阳之气交迭运动而发生变化,生生不已的善一旦落实而成为某一具体事物时,便是性。“成性”是接“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而来,意思是经常用《易》以崇德广业,结果使它变成本性。假如能“成性存存”,即足“道义之门”,道义即由此而出。《乾·文言》说:“……利贞者,性情也。”这是解释乾元的性情——即健。性是事物的本性,是从静态讲,情是性之外在的表现,是从动态讲。所以性与情实际上是一回事。

《周易》的性命说对道教炼丹中的性命双修论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首先,道教以“命”为先天“元气”,认为人自脐带一断,则性命分开,“性”带气上移于“天边”(心),“命”带气下入于“海底”(肾),二者相距八寸四分。炼丹就是锻炼后天的性命,使之合一,长此以往,先天的性命便自然地发现。

这同《周易》讲“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希求事物保持(或复归)自己区别于他物的特性,并且在事物之间和谐统一的思想是一致的。

其次,《周易》作者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统一性与特殊性的结合,亦即命与性的统一。道教学者认为,“性即神也,命即气也。性命混合,乃先天之体也。‘(《入药镜》混然子王道渊注)二者是极其相似的。

第三,性与命是一而二的。《大戴礼记》说:“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周易》作者认为性命是一事而二义的思想早于《大戴礼记》。元代道教学者说:“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其名虽二,其理一也。”(《中和集》六《论部》)可见,道教对于性与命的关系的阐述是同于儒家的。(刘国梁)

下页:《周易》智慧: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