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易经文化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早期道教与易学的关涉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早期道教,一般认为,以太平道、天师道和金丹道为代表。太平道的主要经典是《太平经》,天师道的早期经典是《老子想尔注》,而金丹道教则以《周易参同契》作为重要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这三种早期的道教著作都与《周易》有较密切的关系。之所以如此,亦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较一定的关系。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不聊生,国家处在危机四伏的动荡之中。如何引领社会走上正轨,或者说,怎样将现实社会的种种黑暗消除,建立起一个理想的社会,是时代提出的一个大问题。太平道以一种宗教信仰的形式来解决这个时代课题。它认为现实世界是不合理的,是注定要灭亡的,所谓“苍天当死,黄天当立,”黄天即“太平世界”。“太平世界”之所以能取代现实世界,主要就在于现实世界的不合理和“太平世界”的合理。而“太平世界”的合理,除了它具有宗教理想的性质之外,亦有其理论的基础。这个基础就在于,“太平世界”是合于天地之道的、是顺应天地阴阳五行之则的。而在汉易中,阴阳五行思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故在太平道的重要经典《太平经》中,亦对汉易的思想加以吸取融会,以构成其道教教义的思想体系。

《太平经》重视人与天地阴阳的相合;在对阴阳关系的考察过程中,重视阴阳本身的相和;认为阴阳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阴阳或消或长,表现出刑与德两种不同的属性。《太平经》以汉易的十二辟卦来论阴阳的刑德与消长,目的在于使人君能深知天地表里阴阳之气的消长,从而兴阳气,抑阴气,重德而不重刑,达到垂拱而治,无复有忧的境地。这是对汉易卦气说内容的进一步发展。《太平经》还对《周易·说卦沖八卦方位说的难通之处作了创造性地说明,以天地间阴阳消长“阳极阴生,阴极阳生”等规律性认识对之作出解释。《太平经》引《易》人道,目的在于论证道教的教义和信仰。这是在东汉后期社会矛盾日益加深,人们力图寻求在现实中创建一个理想社会的强烈愿望以一种宗教信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结果。而早期天师道也和太平道一样,将宗教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希望按宗教的理想来引领、改造不合理的现实社会。它认为人人“谦信”,就能消除战乱,在人间建成理想的社会。如其早期重要经典《老子想尔注》吸收《周易》《谦》卦的思想,以之解《道德经》,提出“道意谦信”的观点。

但是,《太平经》和《老子想尔注》对《易》理的运用,基本上还是处于局部的、零星的、不系统的状态,而真正系统地运用汉易思想论述道教的信仰和教义,建立起真正意义的道教易学,还应首推《周易参同契》。《周易参同契》推阐《易》之天道,以之来引领人事,又以人事去印证《易》所言之天道。在这个过程中,和太平道、早期天师道有所不同,金丹道主要以个体的人为本位,通过个体的人修金丹炉火之事,使人道合于天道。这是金丹道对于治理东汉乱世社会开出的一剂药方。对于《周易参同契》的道教易学内容和特征,历代学者都有评说,其中又以南宋大儒朱熹论之尤精。他说:“按魏书首言乾坤坎离,四卦棄籥之外,其次即言屯蒙六十卦,以见一日用功之早晚。又次言纳甲六卦,以见一日用功之进退。又次即言十二辟卦,以分纳甲而两之。盖内以详理月节,而外以兼统岁功。其所取于《易》以为说者,如是而已。”认为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系统地运用了《周易》的卦象和原理,以论天道和丹道炉火之理。如《周易参同契》以“乾、坤、坎、离四卦”以为阴阳之橐籥;以乾、坤、坎、离之外的屯、蒙六十卦论一月三十曰每日早晚之火候;以坎、离两卦结合震、兑、乾、巽、艮、坤六卦论月亮的盈亏,说明一月中用火的程序;以复、临、泰、大壮、夬、乾、娠、遁、否、观、剥、坤十二辟卦结合律吕以论一月或一年丹道炉火之用功。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周易参同契》已建立起较为系统、完整的道教易学思想体系。(章伟文)

下页:周易:君子竭恶扬善,顺天命而立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