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家学派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独尊儒术型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独尊儒术型的儒家学派,是指恪守先秦儒家大师孔子、孟子、荀子的传统和基本精神的学派。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虽也有差别,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就是荀子大醇而小疵,也离孔子相去不远。但汉代以后,真正恪守儒家一派思想的,并不多见。即使如董仲舒,虽被称为汉代大儒,且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但其思想中显然已杂有阴阳家的思想,这是学术界普遍承认的事实。到宋代,真正独尊儒术型的儒学家已经很少,大致看来,仅安定、泰山、横渠、涑水四派而已。

安定学派由胡瑗所创。该派以仁义礼乐为学,创以经术教授吴中的“苏湖教法”,“科条纤悉具备,立经义、治事二斋,经义则选择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使之讲明《六经》。治事则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如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其田,算历以明数是也”。该派以“明体达用之学”,“以为政教之本”,提倡“命者禀之于天,性者命之在我。在我者修之,禀于天者顺之”。“进退周旋,皆合古礼”。所以宋神宗称赞该派“得孔、孟之宗”。

泰山学派以宋初孙复为代表。该派与安定共同初创宋代理学体系,建立了宋代理学的重要原则和概念。其学上承唐代名儒陆淳,教学与著书以治经为先,发明治道,强调以尊王为本,主张“欲治其末者,必端其本,严其终者,必正其始”。孙复宣扬道统论,推尊儒家道统人物,认为董仲舒、扬雄、王通、韩愈等人“始终仁义,不叛不杂”。该派提倡独尊儒术而反对佛老各家,治经时注重探寻义理,不惑传注,开宋代用义理解经的风气。全祖望评论该派为“高明”、“刚健”,与安定相比,各有千秋,“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程朱二先生皆以为然。……各得其性禀之所近。要其力肩斯道之传,则一也”。

横渠学派亦称关学,以北宋张载为代表。“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的,以《礼》为体,以孔、孟为极”,坚决反对道家有生于无、道教长生不死、佛教虚无寂灭把世界看成虚幻等观点。他提倡遵循古礼,教人洒扫应对进退之礼,使关中风俗一变而至于古。张载慨然有志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继承儒家传统的人道思想,综合“大同”、“宗法”思想,提出了著名的“民胞吾与”说,认定“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地是人的父母,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人类是同胞,应亲之,万物是朋友,应友之,孝亲原则适用于一切人。

独尊儒术型另一典型是涑水学派,以北宋司马光为代表。司马光崇奉西汉扬雄,对《法言》、《太玄》精研三十余年,酷爱《左氏春秋》,于学无所不通,惟不喜佛老之学。他“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论君道,则曰:仁、明、武,论治道,则曰:官人、信赏、必罚,是他“平生力学所得”。该派主张“礼”是“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的工具,以礼整治纲纪,使“尊卑有等,长幼有伦,内外有别,亲疏有序,然后上下各安其分,而无觊觎之心”。司马光被程颐尊为与张载、邵雍一样的“不杂者”。

此外,像范仲淹及其弟子,也属独尊儒术型学者,被朱熹推尊为“一生粹然无疵,而导横渠以入圣人之室,尤为有功”。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大推进了一步,具有更为宽广的儒者胸怀,被后世儒家奉为楷模。

下页:儒道互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