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家学派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子思儒学派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关于“子思之儒”的学术或政治主张究竟如何,现在已难知其详。荀子在《非十二子》中从否定的角度略有论及,说:“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其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盂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督儒曜曜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按大多数宋儒的观点,“子思之儒”发挥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把儒家道德范畴“诚”这一精神实体提高到世界本原的地位,对儒家的心性之学有重大贡献。宋儒之说,近代以来有不少学者表示怀疑。

〖子思〗

(前483-前402年)姓孔,名伋,字子思。孔于嫡孙。战国初鲁国人,相传受业于曾于。曾为鲁缪公师。把孔子奉为德配天地的“至圣”。于思思想的核心是“诚”。此乃孔子“仁”“中庸”和曾子“孝”的演变,认为“诚”是世界的根本,“诚者物之始终”,“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不诚无物”,人通过修养达到“至诚”,便可与天地相通。进而主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把天命和人道相结合,可谓汉代天人相应说的始祖。他认为“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呼四体”。可谓汉代符瑞、灾异说的蓝本。子思倡五行说,司马迁认为阴阳五行家是儒家的分支,学术原流与子思、孟子关系密切。子思的民主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他主张,“社稷所以为民,不可以所为民者亡民也。”孟子把它发展为“民为贵,社稷之次,君为轻”。把孔子的中庸思想从“执两用中”的方法论,发展为世界观,认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子思重礼,大谈“郊社之礼”、“庙堂之礼、”但绝口不谈丧礼。他的思想对孟子和宋明理学代表人物都有较大影响。因而他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尊敬。葬孔子家南,形成携子抱孙的特殊葬式。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封为沂水侯。金章宗承安三年(1197)升为国候。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封沂国公。南宋衢州孔庙开始以“四配”配享,子思是“四配之一”。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曲阜孔庙开始以“四配”祭礼。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加封为沂国述圣公。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改称述圣子思子。清高宗乾隆二十一年(1756)“四配”塑像大成殿内东西两旁。《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子思》13篇。宋晁公武《读书志》载《子思子》7卷。宋汪□编《子思子》1卷9篇。清黄以周有辑本。相传现在《中庸》、《表记》、《坊记》为子思著作,收入《礼记》。公元1673年殷泰尔采达将《中庸》译成拉丁文。

下页:颜氏儒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