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家思想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圣勇-圣人之勇者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舜、禹、武王,无疑都是孔子心目中的圣人;但孔子对他们的品评,却意味深长。

“勇”是关于意志行为的。孔子对禹的评价,正侧重于行为: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泰伯》)孔子认为,禹作为圣人,在行为方面无可指责。这就是圣人之勇者,因为他是由君子之仁者升华而成,故以行仁为宗。

由此,孔子对舜和武王进行了比较: “子谓《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 ‘尽美也,未尽善也。’”(《八佾》)《韶》为舜之乐,《武》为武王之乐。朱注: “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实也”;“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让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征诛而得天下。”(《集注》)可见武王华而不实(有美之华,无美之实之善),乃圣人之勇武者,非圣人之仁德者;乃圣人之意欲者,非圣人之性情者。

进一步看,武王究竟算圣人之勇者,还是算君子之勇者,也还颇成问题。其一,君子之勇者不必是君子之仁者,而圣人之勇者则必已是君子之仁者。孔子对舜之仁,是极为推崇的,对舜之《韶》,也是极为赞赏的: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而对武王之仁与否,则语焉不详。其二,圣人之圣勇与君子之大勇,有境界的差别: 君子有为,圣人无为。“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后来《易传》讲“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也是这个意思。此等境界,远不是武王所达到了的。当然,这种无为与道家的无为是根本不同的: 道家以无为而独全其身,儒家以无为而兼济群生。(黄玉顺)

下页:大智-君子之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