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家思想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认识孔子,能帮助我们认识孔子思想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孔子是一个理想坚定忠于使命的人。孔子当过鲁国的司空、大司寇,辅佐过多国君主,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居庙堂则爱其民,处荒野则忧其君,事君能尽职尽责,爱民则尽心尽力,表现出优秀的政治品格、高尚的家国情怀和积极的文化担当。孔子一生命运坎坷,幼年亡父、少年丧母,晚年失妻丧子,生活清贫,颠沛流离。既受过座上宾的礼遇,也有过丧家犬的狼狈,吃闭门羹、受冤枉气、被误抓错打、遭非议诽谤,被撵得到处跑、骂得满心伤;君王的将信将疑、半用半弃、若即若离让他尴尬;同僚的排挤、陷害、嫉妒让他郁闷。但是,孔子独守心中的理想与高贵,如日月经天,前行不止。已是68岁老人的孔子,结束长达14年的流浪生活回到鲁国,想辅佐鲁国国君,受尊而不被重用。即便是这样,孔子以古稀之年转向研读整理上古经典,“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手不释卷,连编系竹简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多回。这是一位意志多么坚强、多么可敬可爱的老人!

孔子是一个人格高贵道德完美的人。思想的圣洁源自灵魂的高洁,理论的力量基于道德的力量。一个没有人格高度的人是不会有精神魅力的。孔子是一个高贵的人,也是一个朴素的人,主张做人讲诚信,他尊重劳动,崇尚勤俭,反对淫逸,主张克勤于政、克俭于家。他确立自重、自律、自警、自强的君子品格,为天下君子标出了道义的制高点和欲望的底线。他欣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的人生境界,宁受劳顿之苦,也决不苟且偷生;想为社会做贡献,但决不攀龙附凤、摧眉折腰。司马迁发出“高山仰止……可谓至圣”的千古一叹,是对孔子圣洁灵魂的赞叹。

孔子是一个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春秋乱世,注定要诞生英雄人物。谁能够发现人类的发展规律谁就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谁能够把握社会的运动规律谁就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他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向贤达学习,也向基层学习,周游四方的经历就是深入实际、贴近生活、走进民众的过程,他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夫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呆子”,他是天下人的老师,更是天下人的学生。从真经中发现真理,在理论中构建理想,主张“重人事、轻鬼神”,这在君权神授的春秋时期是需要勇气的。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观点,是运动的观点、发展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观念。孔子重实践、讲习行,重实干、不空谈,走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知行合一的成长之路。

孔子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人格的高度,决定了思想的高度。(刘汉俊)

下页:孔子——兼善天下的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