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家思想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君子在日常生活中修身正己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在君子的修行上孔子强调“庸”,也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修身正己。《中庸》有云: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这也是儒家入世修行思想的渊源。孔子所主张的修行在于在常境中保持常态。

通读《论语》我们就会发现,书中多谈及身边之事周围之人。孔子要求一个君子不仅要在危急关头“杀身成仁”显出英雄本色,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温柔敦厚”的君子风范。因此,孔子及其弟子在论及学道修行之时往往从自身与周围人的关系为出发点来进行思考。曾子每天从与周围人的关系中反省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夏也非常看重一个人在对周围人的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品德: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而孔子做人的目标更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君子所应遵遁的原则、规范也无不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以孔子论“孝”为例,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孝道就体现在平常生活中对父母发自内心的孝敬与关心上。孔子说: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夏问孝,孔子回答说: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为孝乎?”《论语·乡党》等篇中记载了很多孔子日常起居之事,这些都反映了孔子自身遵礼守仁的君子风范。

在日常生活中修身正己并不等于随俗从流。孔子曰: “君子不器。”孔子强调君子要时时追求、保持君子的常态,维护君子的形象。《论语》中对此有较全面的论述: (1)君子要身正为范。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2)君子要志存高远。“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3)君子要安于困境。孔子称赞颜回: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自己也是这样: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也在于此: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4)君子不媚俗从众。子曰: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因此,他十分憎恶那种不讲原则而四面讨好之人: “乡原,德之贼也。”自己就是这方面的表率: “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5)君子要宽以待人。孔子主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求备于一人。”“攻其恶,不攻人之恶。”(6)君子要持之以恒。孔子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生乐学不疲: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批评冉求: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告诫弟子学习要一如继往: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王龙)

下页:《大学》儒家三纲八目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