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说:“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后世儒家凡有大志者,都以君子儒为自勉。君子儒必须立志学大道办大事。人在世间,一粥一饭,无不是人群所赐与,如有能力而不办事,便是有取于人,而无与人,于理讲不通。假使人人都有取无与,则这人世间将无任何东西可取。所以凡有办事能力的人不能不办事。但有很多人日夜辛劳,不一定是办有利于人的事,甚至事事都在损人利己。这种人更不合理。君子儒决不如此,他所办的事必须对人有利,否则决定不为,其中的理由就因为他是学道的人,明白道理。
世间事业只要是正当的都对人有利,但为君子儒者,办事应该有所选择,例如论语子路篇记载,樊迟请学稼,孔子即以“吾不如老农”与“焉用稼”等语来否定樊迟的意见,这不是表示孔子不重视务农,而是农工商等各有专家,无需君子儒来兼办,君子儒应当从事政治,这是大事。因为如果政治不好,国内外都是兵荒马乱,则必百业萧条,民生凋敝,科学艺术宗教都无从谈起,所以君子儒当以治国安民为己任。
春秋时代,各国政治颇坏,有臣弑其君,有子弑其父,孔子深感没有大政治家,不能拨乱反正,所以他教学生效法古圣先王,推行仁政,他以尧舜禹等为模范,希望教出一批人才来治国平天下。然而人爵有限,纵有拨乱反正的人才,未必能获适当的职位。这在孔子看来,并无妨碍。论语为政篇说:“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孔子乃举书经“孝乎惟孝,友于兄弟”两句话来解答,大意是能行孝友之道,感化国民,施于有政,也算是办政治。由此可见,孔子对于政治虽抱持最积极的态度,不论在朝在野,都能有所作为。他自己就是很好的示范,在他周游列国之后,回到鲁国,整理古籍,教育门徒,虽然当时不得其位,但自汉朝到现在,历代兴盛时期,都是实行孔子所倡的仁政,并且尊之为素王。君子儒就要学孔子的精神,不计名位,但求造福人群。
自古有一分事功者,必有一分道德修养,君子儒想办大事,则必须修养大道。古圣先王相传的大道本来难知难行,后经孔子指点,便有阶梯可循。中庸说:“子曰,道不远人,……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论语里仁篇:“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子即由忠恕用工夫,而将夫子之道一以贯之。君子儒者果能切实做到“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以此修养忠恕,便能与道日渐接近。与道愈近,办事愈能无私,然后愈能体会尧舜为何禅让,禹王为何治水,汤武为何吊民伐罪,文王为何视民如伤,那是完全出于道心,自然如此。
世界战乱的根源即在一个私字。私能遮蔽良知与理性,令人不明是非善恶,习于侵略凶残。孔子志于道,又志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再推广其志,则是天下为公。圣人之志就是医治人类自私的药石。君子儒以孔子之志为己志,学忠恕,去私心,便与圣人同声同气,而为成己成物的纯儒。国家教育注重培养这样的儒者,便是国家与国民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