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学简说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儒行解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徐醒民教授

国学精华在诗书易礼春秋五经之中,研读五经的学者普通称之为儒,或称儒者、儒士、儒生。由儒入仕,则称儒吏,由儒领兵,则称儒将,儒者行医,称为儒医,儒者文以载道,称为儒笔。自古类似这些名称,由于加上一个儒字,便给人一种好感,究其原因,是在儒者不仅研究学问,而且更注重操行。小戴礼记儒行篇,记载儒者所行有十七条,说明儒之所以为儒的道理。

儒行说:“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席上之珍是比喻儒家的大学问,也就是尧舜内圣外王之道,可以施政安民。夙夜强学,一则因为学无止境,再则儒者不自许为生而知之,只自认为困而知之,所以日夜勉强求学。这四句都有一个待字,含有两个要义,一是待时,一是不自求售。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忠信二字非常重要,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反观金玉,正如左传虞叔所说:“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壁其罪。”所以儒者不宝金玉,而宝忠信。儒者以义自居,故不求土地。一般人以为,土地属于不动产,是可靠的财富。事实上,与义相比,土地最不可靠,古时封建,诸侯卿大夫都有受封的土地,谁也不能长久持有。至于义字,任何人既得之后,即与历史长存。这只就世俗的观点而论,大儒立义,纯粹是舍己为人,决不想到自己的名利得失。土地以外的财物,难积而易散,积聚愈多,愈是损人,也愈损自己的道德,纵然以所积的财物救济他人,虽是善举,但是财物有限,不能博施于民。至于文章技艺学得愈多,则惠人愈广。所以不求多积财物,而以多文为富有。儒逢无道之世,决不助桀为虐,所以不作官,是谓难得。如时代环境宜于出仕,也有必守的原则,那就是先作事,后受禄,以事为重,以禄为经,决不敢尸位素餐,是谓易禄。出仕以义为准,合义则留,不合义则去,是谓难畜。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污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儒既担当大任,则不受邪恶者任何威胁利诱,遇见艰难的事情,毫不推诿,一定勇于负责,解决难题。

十七条儒行如能具备当然最好,不然,只要把握上述几条原则,以为作人作事的准据,那也就是有为有守的贤人君子了,一旦他有机会从事政治,便是爱国爱民廉洁能干的公务员,或者不从政,作医生必有医德,经商一定是货真价实,作食品工业者也不将各种有毒的化学品羼入食物中,其它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能利国利民。我国几千年来,虽有不少乱世,然而总以太平时期为多为久,这不能不归功于历代贤儒在朝在野的贡献。从西汉设立五经博士以后,历代贤能辈出,可以翻阅史书,不必列举。

国家兴衰,以能否得人才为转移,人才是由教育而成,而教育必须以儒经为根本,然后教育出来的学生始能为国为民造福。因此,文学院各科系固然要教儒经,就是理工法商农医各学院,以及各研究所,也要教儒经。然而不论什么时代,总是有唱反调子的人,例如汉朝就曾有人议论,鲁国用儒,不免土地日削,秦国用法,竟能并吞六国,而成大一统。扬子法言寡见篇予以驳斥说,鲁用孔子不久,便使齐国归还所侵的土地,后因鲁国不用真儒,孔子去鲁,始致国事日非。至于秦用法家,虽能造成一统的局面,但转眼就被酷吏所毁。秦之法度与儒背驰,大违天地之道,而天地诛秦也最大最速。好唱反调子的人不妨好好的想一想。

下页:格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