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学简说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恕道浅述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徐醒民教授

在论语里仁篇里,孔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说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篇,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复:“其恕乎”。此即中国传统的读书人所传习的忠恕之道,或单提一个恕字,称为恕道。

孔子将恕字教给子贡时,惟恐子贡不知如何在这个字上用工夫,于是加以诠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是行恕道者的根本依据。

己所不欲的欲字,在礼记中庸里即是愿字。中庸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孔颖达疏:“恕,忖也,忖度其义于人。他人有一不善之事施之于己,己所不愿,亦勿施于人,人亦不愿故也”。勿施于人的施字亦作加字讲。论语公冶长篇,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马融注:“加,陵也”。陵是居高临下之象,有强人所不欲的意思。

古注以礼记大学所说的“絜矩之道”来解释恕道,很能得其要旨。大学说:“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所恶于上下等等,例如在上位者以不合理的事情加之于我,为我所恶,我即不可如此使令我的下级。又如我的下级对我阳奉阴违,不尽职责,为我所恶,我即不可如此事奉我的上级。他如前后左右,都以此类推。如此不以自己所恶之事加诸上下前后左右,即是恕道。所以郑康成说:“絜矩之道,善持其所有,以恕于人”。

子贡曾子皆以恕道而成大贤,吾人仰慕先贤道德,应当以恕道自励。随时不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圣训。己所不欲的事情,不论古今,都是多得难以悉数,且就当前习见的略举几条,以供研讨。例如噪音是我所不欲,推想他人,谅必与我同感,因此,我看电视时,即不可放大声音,开车时不可乱按喇叭,更不可在公园里用扩音器强迫大众听我唱歌或演讲。又如水污染、空气污染、果菜农药余毒,都是我所不欲,我想也不会有人所欲,因此,我的工厂不可任意排废水,冒黑烟,我的果菜农药未消除,不可采收出售。我是儒生,我尊敬孔子,崇信儒经,如果有人毁谤孔子,或写一些不三不四的文章,拿孔子开玩笑,或者断章取义,曲解儒经,把儒家学问说得一文不值,是我所痛恶。我想各宗教徒对于他们的教主经典,也是这样尊敬维护。因此,我即不可毁谤各教教主,不可曲解各教经文。这样列举下去,“不可”的事情太多太多。然而愈多“不可”,愈能增进恕道,人与人间,国与国间,宗教与宗教间,愈能化戾气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恕字的功效由此可见一斑。

孔子教育以仁为中心,如何行仁,那就是恕。如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孔子答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尽心篇说:“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刘宝楠论语正义引程瑶田论学小记进德篇说:“恕者行仁之方也,尧舜之仁,终身恕焉而已矣。勉然之恕,学者之行仁也。自然之恕,圣人之行仁也。能恕则仁矣”。学者学恕,由勉强而行,求近其仁,进而求其大道,一则修己,一则安人,终身行之,可以不愧为中国人。

下页:智慧宝藏